当前位置 : 产业信息 > 政策法规 > 文章内容

安徽:发布《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报告》

    安徽省发布了《食品安全工作情况报告》,指出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该调研报告说,该省的食品安全领域仍存在一定隐患,新的安全课题不断出现。食品生产经营中的深层次问题未 根本解决,集中表现为初级农产品多为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生产设施陈旧、落后,卫生条件差,缺乏质量保证;尤其是在广大农村,农民消费时考虑的往往是食品价 格而不是食品安全。另外,一些新的农业投入品、食品添加剂被滥用,甚至使用非食用品原料,造假售假中,采用高科技手段。

    食品安全检测经费投入严重短缺,基层监管力量薄弱。据初步测算,全省在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市场流通和餐饮消费等四个环节的食品检测上,每年约需1亿元,而目前省财政安排各部门的监督检测经费仅有总数的1/5。同时还存在各部门重复检测、多头检测的现象。

    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上,缺乏可操作的措施及有效手段,被监管部门称之为“没有枪、没有炮,只有一把冲锋号”。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 制不全,食品安全信息存在多头采集、评估、认定、发布问题,难以保证信息的全面、准确性,安全监管往往过多依赖联合集中整治,经常性监管机制欠缺。

    此外,立法滞后于食品安全监管实践,现行法律、法规中涉及食品安全的条文多数比较原则,可操作性不强,现执行的食品安全技术标准不少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制定的,与现行国际通用标准差距较大,同时有些标准不统一,甚至互相矛盾,有的食品甚至无安全技术标准。

    针对此类问题,省人大常委会建议,省政府结合实际,对我省有关监管部门的职责作进一步合理调整,着力整合食品药品监管、农业、卫生、质 监等多个部门的检测资源,使监管职能相对集中、高效,同时筹建食品安全检测检验中心,统筹安排年度食品检测计划和经费,逐步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的统一抽样、 统一标准、统一信息发布,共享检测结果,确保群众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