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工作目标为:蔬菜、生猪质量抽查合格率分别达到92%和95%以上;初级水产品生产环节药物残留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前28类食品生产企业生产许可证的取证率达到90%,无证查处率100%;食品添加物质使用企业申报率达100%;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村级连锁配送占应建放心店行政村的比例达24.8%,农村放心店多种形式的食品统一配送面达70%以上。
为了确保以上目标的实现,《方案》提出了九项工作举措。
一是全面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强化源头监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化建设,强化全程管理,探索建立蔬菜、水产品、猪肉等生鲜食品的市场准入机制。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推进年”活动,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二是强化生产加工环节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行为。重点整治萧山(酱腌菜)、临安(炒货)、余姚(酱腌菜)、慈溪(酱腌菜)、义乌(饮用水)、龙游(白酒)、定海(豆制品)、温岭(糖果)等八个区域性产品质量问题。深入开展查处无证无照生产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黑窝点,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重点整治饮用水、豆制品和豆芽。
三是强化食品流通环节整治,进一步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加大对食品经营主体的监管力度,坚决取缔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食品违法行为。完善和落实食品市场经营主体准入、食品市场巡查、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食品分类管理、不合格食品退市等制度。全面实行出口企业质量承诺和“红黑名单”制度,严厉打击非法进口食品行为,强化进口检验,严把食品进口关。
四是强化餐饮环节整治,规范餐饮业加工食品行为。加强对亚硝酸盐的使用管理。以强化原料进货索证为重点,建立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原料进货溯源制度。积极推行农村集体聚餐管理制度,加强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和指导,预防和减少食物中毒。
五是加强保健食品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劣保健食品行为。以减肥、辅助降血糖、缓解体力疲劳类产品为重点品种,开展保健食品专项检查和专项抽检,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过期变质和非法添加药物的违法行为。深入开展保健食品虚假广告整治行动,完善对违法广告的公告和警示制度,严肃查处误导、坑害消费者尤其是农民群众的违法行为。
六是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农民群众利益。全面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顿年”活动,严厉打击利用连锁配送、送货下乡等名义向农村销售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扎实推进“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建设,基本实现全覆盖。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县建设试点工作,着力提升县域内食品安全整体水平。
七是加强监管机制建设,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完全面落实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及时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加大对行政机关和执法人员的监督、监察力度。全面架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引导企业真正成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积极推进“多员合一”的农村公共安全协管员队伍建设的试点。
八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开展学校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和中小学食品安全知识教育试点。利用科技、卫生、文化下乡等活动,对农民进行食品安全常识和科普技术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全社会食品安全法制意识和防范意识。
九是加强督查评价,促进食品安全工作落实。全面开展食品安全工作综合评价。坚持明查与暗访相结合,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尤其是重点工作和重大问题的监督检查,查找薄弱环节和问题企业、问题品种,抓好督促整改,确保食品安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