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市场准入制度 加大整治力度
国家质检总局还加快推进了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7类食品相关产品的市场准入工作,目前共对2386家食品相关产品生产企业发放了生产许可证。与此同时,国家质检总局将食品类产品列为国家监督检查的重点。今年上半年,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全国3362家企业生产的3931种食品开展了专项监督抽查,抽查范围覆盖了肉制品、乳制品、蛋制品等老百姓几乎天天都需要的21大类食品。近5年来,共组织对16784家企业生产的25907种食品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并对不合格食品进行了曝光。
完善标准体系建设 加强食品认证工作
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国家质检总局建立了标准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制定了食品安全标准中长期发展规划,着手解决食品安全标准之间存在的交叉重复、层次不清等问题。国家质检总局已会同有关部门对1万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14万多项企业标准进行了清理,废止了530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对现有的2463项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了修订,新制定国家标准200多项。
在食品认证工作方面,基本建立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农产品认证认可体系,建立了饲料产品认证、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食品质量(酒类)认证、绿色市场认证等多种形式的食品、农产品认证制度。据介绍,目前有机产品认证面积已达230万公顷,已进入世界前10位;18个试点省的286家出口企业及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已开展了认证试点工作;2843家食品生产企业获得了HAC?鄄CP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获证企业达到13000家。
严格把关出口监管 出口食品质量长期保持高水平
在出口食品监管方面,我国有一整套从食品原料、加工到进出口的完善的管理制度。近年来,国家质检总局大力推行出口食品“公司+基地+标准化”的生产管理模式,引导企业加强种植养殖基地建设,对出口食品原料种植养殖基地实行检验检疫备案管理,不符合备案条件的不得为出口生产企业提供原料。截至目前,已有6031家养殖场、38.1万公顷种植基地获得备案。同时,还完善了种植养殖基地的动植物疫情疫病监测体系以及农兽药残留监控体系,及时、全面地掌握农兽药残留情况。国家质检总局对出口食品生产企业严格实施企业卫生注册登记制度,只有获得注册的企业才可生产出口食品。在全国现有约50万家食品加工企业中,只有12318家企业获得了注册。出口食品的生产过程也受到检验检疫机构的全过程监控。在出口前,每一批食品也要经过检验检疫机构的检验检疫。通过疫情疫病监测、农兽药残留监控、进口国不合格信息通报分析,及时以风险预警等方式指导各地有针对性地加强检验检疫工作,有效地保障了出口食品的质量安全。
据统计,近几年我国出口食品的合格率都保持在99%以上。2004年至2006年,我国对美出口食品的平均合格率高于99%,也高于同期美国对华出口食品的合格率。2004年到2007年上半年,中国对欧盟出口食品的合格率分别达到99.8%、99.9%、99.9%和99.8%。
日本厚生劳动省日前发布的2006年度进口食品监控统计报告也显示,中国输日食品的抽检合格率达99.42%,超过美国、欧洲输日食品的抽检合格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