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产业信息 > 政策法规 > 文章内容

工商部门实施"商品准入" 治理假冒伪劣成效明显

    工商部门全面实施商品准入制度,从源头上加大治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的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至2007年底,全国所有省、市(地)、县级工商局和基层工商所均建立了以食品为重点,包括经营主体准入、索证索票、进货台账、经营者和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商品质量监测、不合格商品退市等一系列商品准入监管制度,实现商品准入全国覆盖。

    据悉,全国县城以上城市的16835个批发市场、50318个集贸市场、25444个商场、80462个超市100%建立了食品进货索证索票制度;127.3万个乡镇食杂店、103.6万个街道食杂店、38.7万个社区食杂店100%建立了食品进货台账制度;全国已有17.31万个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与食品等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和生产加工企业建立了“场厂挂钩”、“场地挂钩”等协议准入制度,10万个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和超市建立了质量管理员制度和质量自检制度。目前全国工商系统商品准入制度正逐步由食品扩展到涉及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农资、家用电器、建筑装饰材料等商品。

    针对商品准入制度改革工作中存在的发展不平衡、个别地方和人员认识不到位、经营者意识不强、规范化程度不够等问题,国家工商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力争在今年出台关于推进商品准入制度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对不同类别商品实行不同的准入标准和管理制度。同时,抓紧制订发布《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快速检测暂行办法》,切实提高商品准入制度的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水平,使其在市场监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