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产业信息 > 政策法规 > 文章内容

2007中国食品安全关键一年

      就在几天前,食品安全法草案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程序,这成为 “2007——中国食品安全关键年”的最好注脚。
      食品安全法草案明确禁止11项食品生产经营行为,食品标签说明包装不得涉及疾病治疗功能,生产经营者须建立索票索证制度,加大对食品生产经营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建立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中国要通过立法“焊牢”食品安全监管链条,成为推动中国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强心针”。
      2007年,是中国食品安全工作的关键一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各级政府不断加强监管,为食品安全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食品安全工作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4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农业标准化和食品安全工作。
      8月13日,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成立,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任组长。
      8月17日,首部《中国的食品质量安全状况》白皮书发布。
      8月27日,国务院部署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进行专项整治。
      10月31日,国务院通过食品安全法草案。
      12月26日,人大常委会审议食品安全法草案。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这些时间节点连成的曲线正奏出2007年中国食品安全的最强音,正是中国政府“关注民生”的现实体现。
      2007年,在“政府推动,行业主导,企业规范”原则指导下开展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践中,行业协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主办的2007年第五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胜利召开,得到公安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中国企联、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等部局、单位的大力支持,取得了空前成功。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全行业启动食品企业信用等级评价试点工作,规范食品行业的信用管理制度,建立信用信息管理平台,打造信用品牌。
这些成为推动中国食品安全进步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