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产业信息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醋超市"能为山西带来什么?

   "醋超市"一亮相便如同投出的一块巨石,立时在醋行业长期沉闷的水面上激起了层层浪花:"经营山西醋为先"论坛新闻报告会,吸引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央视等三十多家新闻媒体的记者前来报道;山西启动在全国建3000个"醋超市"连锁店的计划,引起了省内外连锁的关注。"醋超市"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反响,它能对不景气的山西醋行业带来什么呢?

    经营理念的革新牵住市场牛鼻子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多年来,山西醋行业也并非不努力,也在抓产品开发、人才引进、资金投入等。可是这些努力不仅收效甚微,相反出现了投资大,损失大,产品好,死得早的奇怪现象,越来越拉大了与其它省市的距离,南醋越飘越香,北醋越搞越"老陈"。

    区别在哪里?就在于把握市场上。改革开放以来,镇江人包括广告宣传、打品牌的几次机遇都抓住了,而山西却出现了投资、生产上的盲目性,造成了重复投资、重复生产,产品大量积压,投资受损的相反结果。

    山西醋业发展缓慢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做产品不如做市场"。当"醋超市"全新推出这一理念时,制约山西醋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豁然明晰在人们的面前。

    "醋超市"也正是抓住了营销中的这一实质性问题,大胆改变山西沿袭了几十年的传统营销方式,在全省建起了第一家以建设市场为 "商品"的新模式企业。从北京一家建成的"醋超市"的运营情况看,"醋超市"经营面积只有50平方米,一年的销售额却达到了200万元。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醋货真价实,与老百姓的需求接了轨。据悉,由于此家的成功,北京又促成了多家"醋超市"的开业或开建。

    从抓产品到抓市场,"醋超市"带来的是经营理念上的彻底改变,正如一位资深的醋业专家所言:这一改变意义是重大的,过去我们是跟在人家屁股后头走,现在是牵住了市场的牛鼻子,山西醋业的被动局面,会逐渐改变的!

    以品牌品质为龙头进行行业整合

    山西省醋行业曾经历过假醋风波。那是个别小醋厂违反工艺流程,在酿造醋里添加醋酸,2004年初被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曝了光,再加上外省一些企业也利用老陈醋品牌大肆生产不符合工艺规范的山西老陈醋,使山西醋的信誉度受到了严重的损害。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山西醋市场出现了真假难辨、良莠不齐的混乱局面,至今这种情况仍是一个难题。

    只有去伪存真,把假、次、劣质醋赶出市场,才能把真正的好醋送到消费者手中。

    "醋超市"正是这样一个平台,请看看他们的做法。

    "醋超市"营销的范围,必须是经过国家认定的品牌和经过专业检测认定的产品,即使是品牌醋,醋厂的工艺流程和质量保证也必须要经过醋行业协会的认定。这就为山西的品牌醋和货真价实的醋,在全省乃至全国与消费者之间建起了直接通道。

    品牌醋、品质醋作为销售的主体,鼓励的是龙头企业和规范企业的产品,放心醋有了畅通的渠道,假、冒、劣、次醋就会逐渐失去市场,进而导致其无法生存,这就是"醋超市"的出发点。据了解,"醋超市"已和山西包括拥有灯塔、东湖、宁化府等品牌几乎所有符合质量要求的厂家和企业都签订了销售协议。

    山西醋业急需整合,才能发展壮大。山西酿醋协会也力图改变行业的无序状态,但由于山西缺乏号召力强的龙头企业,多年形成了各自为政,各守一摊的诸侯格局,因而整合的难度可想而知。

    "醋超市"的出现无疑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创造了条件,那就是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优质产品扩大市场,从源头上堵住假冒劣次醋上市使其萎缩进而带来醋业的整合。据此,山西酿醋协会已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上,积极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合作的方式联合,使山西省能逐步涌现出3-5个年产经营能力达到10-20万吨的大企业集团,以彻底扭转山西省酿醋行业目前恶性竞争的混乱局面。

    山西"醋超市"被列为省"十一五"规划产业结构调整重要项目,其以醋捆绑山西土特产品于一体的销售开发,酿制醋的五谷杂粮也得到了深加工开发,因为同是链接农产品的关系,由此"醋超市"的整个运作模式,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新产业的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