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杂货店进两瓶酱油也得做台账
市工商局局长李德荣表示,到今年底,市内各食品市场、超市100%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各村镇、街道、社区食杂店100%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制度,“据此,即使是一家小杂货店进两瓶酱油,也得认真做好台账登记。”李德荣还透露,从明年起,进货台账不完善的经营户可能在年检时会受阻。
食品市场餐厅大多建立台账
据了解,8月23日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我市立即着手成立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中山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提出了14个100%的具体量化指标(本报9月25日要闻版作过报道)。
农村农贸市场及“三小”(小杂货店、小作坊、小食杂店)经营户是本次整治行动的重点和难点。昨天上午,检查组来到黄圃市场,在几家烧腊和凉拌菜档口前,冯煜荣仔细地翻看了商品进货台账。记者看到,台账本上清楚地记录着进货的商品名称、生产基地、供货单位、营业执照号、数量、金额等重要资料。一家叫“竞言菇类店”的老板,甚至连2006年的进货台账资料都粘贴得齐齐整整,完好地保存下来。
检查组又随机走到市场对面的“冠华茶餐厅”,餐厅的台账本也认真地记录了主要原料的进货资料,并能提供肉类供货商的检疫合格证等证件和票据。“台账记录的内容还略显简单,最好能再详细一些,比如把米、油等也要记录下去,这对自己也是一种保护。”冯煜荣对餐厅老板说。
据李德荣透露,工商部门正在研究如何建立“三小”经营户的长效监管机制,“我们考虑从明年起,在年检时对经营户的进货台账及索证索票情况进行核查,做得不完善的可能会受到处罚。”
303家食品小作坊签订承诺书
随后检查组来到一家叫“信誉油厂”的花生油加工小作坊。这家小作坊虽然显得有些简陋,但看起来干净卫生,店里显眼的位置挂着一张《小油坊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和一张《食品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
市质监局食品科科长刘斌告诉记者,目前我市有营业执照和食品卫生许可证的小作坊约有360家,主要集中在豆腐、糕点、花生油、酱腌菜等行业。“对于证照齐全,一时又难以取得QS认证的,我们将在年底前要求100%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目前已经有303家小作坊签订了承诺书。”
小作坊负责人签下的承诺书上写着:不使用非食品用原料,不滥用食品添加剂,不使用回收食品做原料加工食品;不生产加工假冒伪劣食品、不偷工减料、不掺杂使假、不以假充真;不伪造食品标志,不冒用QS标志,不标注虚假生产日期,对本单位生产的不安全食品及时召回等内容。下面还印有监督举报电话。
食堂进货索票索证仍待完善
按照14个100%的要求,到年底食堂和餐饮经营单位必须100%建立原料进货索票索证制度。检查组来到诺尔达(中山)钢管有限公司食堂检查时发现,该食堂虽然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相对比较规范,但仍难以提供确切的供货单位证件及票据。
“如此大的企业,在饭堂食品管理上尚且存在漏洞,可想而知,一些小企业的饭堂必定有些混乱。学校、工厂饭堂的进货台账及索证索照工作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冯煜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