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白胡椒收购价每斤16元,6、7月时最高超过20元,是2000年来最高的一年。”胡椒丰收让万宁市和乐镇一位椒农喜上眉梢,高椒价重新燃起他种植胡椒的热情。
海南是我国胡椒的主产地,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98%以上,2006年种植面积34.39万亩,年产胡椒3.14万吨,是海南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中白胡椒产量占全世界白胡椒产量的一半左右,而在海南省传统出口创汇产品中,胡椒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一些地区,种植胡椒已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一些市县农村中甚至流传这样的俗语:“一金二银三胡椒。”2001年海南胡椒曾卖到每斤19.5元以上,之后价格一路下跌,最低时收购价只有每斤6.2元。
胡椒价格大幅上涨
是什么原因导致我省胡椒价格涨幅如此之大呢?省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主任蒙绪儒认为,主要受三个原因影响。一是海南今年胡椒种植面积和产量比原来有所减少,比去年减少了10%左右。减产是由于前几年胡椒价格低迷,椒农疏于管理,而其它农作物价格好,有的椒农转种其它作物。二是今年因气候等原因,全球胡椒产量明显减少,需求量大幅增大,全球胡椒价格保持在比较高的价位。三是我省实施胡椒种植标准化后,加工技术明显改进,胡椒产量和质量一年比一年好。蒙绪儒表示,近两年来,世界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海南胡椒价格的上涨是世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一部分。依目前的椒价计算,今年我省胡椒种植户估计有8亿多元收入,至少比去年增收3亿多元。
省胡椒协会会长林明清告诉记者,根据胡椒自身生长规律、市场行情的统计数字来看,胡椒价格的波动有一定的周期,约十年一个轮回。由于前几年价格下降和2005年“达维”台风的影响,椒农放弃管理,导致产量减少,随着出口量的增多,价格必然上涨。
几起几落的胡椒价格
“胡椒是一天一个价。”海口水产码头十几个销售商都有这样的感慨。价格的起起落落已成为胡椒的一个特点。业内人士预测,2006年,由于世界胡椒主产国印尼、马来西亚、印度等国的大幅减产,使世界胡椒的出口变得紧张,世界胡椒价格走出了长达6年之久的低谷。
林明清认为,每斤15-17元是合理的价位,不能期望太高。他分析,胡椒的生产成本为每斤7.5元,由于投资周期较长,价格过高了会起到误导作用,引起椒农大面积种植,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如果把握不好又会引起价格大起大落。保持这个价位,椒农有利可图,市场也可以接受。他同时建议,政府应建立起预警机制,提供市场信息,引导农民理性种植。
海南椒农酝酿联合体
随着国际市场对胡椒需求质量的日益增加,海南胡椒改变加工方法提升产品质量后,2006年胡椒出口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前几年每年只有1200吨左右的出口量,而在2006年海南胡椒出口达到9000多吨,展现了海南胡椒出口跨越式发展的新势头。他提醒广大种植户要注重保护海南胡椒的声誉和品牌,绝不能将没有晒干的胡椒卖给收购商,这是搬石头砸自己脚的行为。
海南胡椒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占有极大的份量,但为何没有价格的话语权呢?林明清认为,关键在于海南胡椒的质量较差,也没有打得响的品牌。他说,海南胡椒的种植管理水平公认为世界一流的,白胡椒产量也是世界第一,白胡椒因其质优、味辣在国际市场享有较高的声誉,但由于加工技术落后和不法农户及商人作假,品质却是倒数第一。
林明清透露,为了避免无序竞争,海南胡椒种植户、经销商和胡椒协会正在酝酿成立联合体,把多方捆绑在一起,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价格。同时指导椒农改进加工技术,从源头上跟踪把握控制产品质量,把海南胡椒真正打造出品牌产品,一定会在国际市场占极大的份量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