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季度,省质监局对酱油产品进行了抽查。全省共抽查酱油101批次,合格89批次,合格率88.12%。。
抽查结果表明,酱油产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标签不合格。在本次抽查中,酱油共有3种产品标签标志不合格,其中有2种产品未标明是高盐稀态或低盐固态,有1种产品未明示添加山梨酸。
二是微生物超标。有3种产品微生物超标。造成微生物指标超标的原因一是生产环境卫生条件较差,产品受到人为污染部分手工操作较多;二是原料卫生质量控制不严,包装材料消毒不彻底等;三是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卫生条件不符合要求。
三是食品添加剂超标。本次抽查中,有1种产品苯甲酸超标。防腐剂超标一是生产企业为延长产品的保质期,故意在产品中超量添加防腐剂,二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配料及混合不科学造成。
此外,抽查中还发现有6种产品的铵盐、氨基酸态氮项目不达标。原因是一些企业往往生产条件达不到应有的生产工艺及应具备的设备设施的要求,不重视产品质量,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偷工减料,其产品质量势必不合格。
消费者在购买酱油时应从色、味、香、体等方面来鉴别。
1、优质酱油色泽鲜艳,有光泽,呈红褐色或棕色,不发乌。2、优质酱油粘稠性较大,流动稍慢,可用摇晃法鉴别。
3、优质酱油滋味鲜美,咸甜适口,没有苦、酸、涩之感,有酱香和脂香味。
4、瓶装酱油,摇动时看瓶底是否有沉淀,瓶壁是否留有杂物。优质酱油长期存放,体态澄清,无沉淀,无霉花浮膜。
5、利用色素及酱色对制的酱油无光泽,发乌,浓度低。摇动瓶子不挂瓶,无酱香和脂香气味,食后对人体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