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产业信息 > 政策法规 > 文章内容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食品安全关乎千家万户,农村食品安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近年来,工商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强化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农村食品安全还存在一些监管盲区,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监管机制,强化食品安全日常监管,才能做好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一、迅速适应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新形势。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积极去做我们能够做的。面对食品安全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食品安全监管的新途径、新办法。要适时组织基层执法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食品监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使监管执法人员尤其是工商所管理员能够从容面对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各种变化。

  二、努力强化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将日常巡查与专项整治有机结合起来。一是通过提高日常巡查效能,切实了解、掌握经营者的经营状况,及时纠正错误,查处违法行为。同时要通过专项整治始终保持食品安全监管的高压态势。针对食品季节性、节日性、区域性消费特点,以与人民群众生活和健康安全最密切及消费者申诉举报多的食品为重点,以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商场超市、食品集散地和城乡接合部及农村为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制定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检查。二是完善监测和食品快速检测制度。继续认真执行《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办法》,加大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测工作力度,按照企业自检、消费者送检和工商机关抽检的办法,进一步完善流通环节商品质量监测体系。对消费者反响比较大、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重点商品,扩大监测品种和批次,并充分运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报纸、电视台、电台等新闻媒体适时公布监测信息,发布消费警示和提示,引导科学合理消费。三是持之以恒地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针对农村消费者整体文化素质偏低、缺乏识假辨假能力且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的现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印发宣传资料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和食品有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日常巡查,深入到各乡镇、村,派发识别假冒商品的有关资料,引导消费者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同时利用媒体对典型案例及时曝光,在社会上形成强大宣传声势,震慑违法分子,使经营者自觉做到守法、合法、诚信经营。四是突出12315网络体系作用,加大消保维权的力度。将消费维权站点延伸至商场、超市、学校、社区及每个农村行政村,同时,要根据12315网络体系咨询、投诉、举报的功能,形成食品安全监管受理投诉、案件查处、跟踪督办、信息发布相结合的行政执法机制,提高食品监管工作效能。

  三、加快建立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协作机制。工商部门要依靠当地政府,加强与质监、食监、卫生、农业、公安等部门沟通和联系,加强部门协同合作,形成执法合力。一是要按照一个监管环节由一个部门监管的原则,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作用,不扯皮、不推诿,齐抓共管,形成执法合力;二是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对食品安全存在和发现的问题与信息,及时通报,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三是部门之间要加强互动,定期、不定期地召开联席会议和联合执法检查,有力推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农民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