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清:提高违法成本,给食品安全加把锁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其一,衣食住行、衣食住用行,“食”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二,这些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皮革奶、苏丹红、地沟油、三聚氰胺、瘦肉精、肉毒杆菌,食品安全问题让这些名词、这些罪魁祸首变得家喻户晓。食品安全问题之所以层出不穷,正在于违法成本太低,使得不良食品生产者、食品销售者敢于钻制度、法律的空子。
食品安全,有加大惩处力度的必要。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应该把食品安全放在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来抓。企业家身上应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可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不良生产者、销售者,就应该加大惩处力度。想想,食品安全出了点问题,不少不法的食品生产厂家都是罚钱了事,可罚的那点钱与不法厂家能赚到的不法利润相比就是九牛一毛。为了不菲的经济利润,不法厂家可能继续铤而走险,过了风头之后依旧生产伪劣食品。这些人唯利是图、利欲熏心,为了赚钱不择手段,甚至把良心放到了一边,以次充好、以劣充优,疯狂地攫取不法利润。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将加大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惩处力度,从生产、销售等环节堵住食品安全的漏洞,让食品生产者、销售者不想、不敢、不能生产伪劣食品。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体现的就是严惩重处违法违规行为的理念。在刑事责任方面,将非法添加等严重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罚款额度由原法中5至10倍罚款提高到15至30倍,并完善了行刑衔接机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民事责任方面,设立最低赔偿制度,赔偿的金额不足1000元的,赔偿1000元。莫伸手,伸手必被抓,惩处力度加大了,对不法厂家、无良人员敲响了警钟。如果依然生产、销售问题食品,一旦查实,就要付出沉重的经济、刑事代价,这种经济代价甚至可以让不良食品生产企业垮台。
食品生产厂家应该秉持一颗良心,秉持对社会负责的精神,合法经营,抓好食品生产的每个环节,把好食品质量关,以过硬的质量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以次充好、以劣充优,即便能在短时间内攫取不菲的经济利润,但会给公众留下恶劣的印象,败坏企业的形象,最终搞得身败名裂、臭名昭著,就无法继续生存。三聚氰胺整垮三鹿奶粉就是鲜明的例证。食品销售商也应该本着为消费者负责的精神,用一双火眼金睛去辨别,不能让问题食品流入市场。
食品安全事关舌尖上的安全,愿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为食品安全加上一把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