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产业信息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QS认证最好不要一刀切?

  不久前国家质检总局发布要求,规定13类产品今年年底前要求标志QS认证才能进行流通之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关业内人士昨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一操作必须谨慎执行,切忌一刀切。

  据悉,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自今年12月31日起,将对茶叶、糖果制品、葡萄酒及果酒、啤酒、黄酒、酱腌菜、蜜饯、炒货食品、蛋制品、可可制品、焙炒咖啡、水产加工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等13类食品开始无证查处,无QS标志的企业将严禁生产和销售。不过,该业内人士表示,质检总局这一决定,出发点是确保产品的质量,维护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但是在流通领域不一定容易执行。

  该业内人士表示,类似于大米等规模化生产的农产品(10.52,0.15,1.45%),最后大批量的产品都是从规模型的加工厂出厂,在生产质量上对厂家进行QS认证,比较容易操作。但是细化到茶叶、蜂产品这样的农产品,比如有着20年历史的普洱茶,是肯定拿不到QS认证的,那么是否就不能在市场上流通呢?“100年以上的普洱茶在量上是微乎其微的,但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生产的10年、20年普洱茶,市场上还是比较流行,像这些产品是不是就要从此退出流通了呢?”

  “另外一个要慎行的原因是,茶叶、蜂蜜等产业进入门槛低,除了很少一些有点规模的茶叶厂外,大部分都是农户散户在自产自销。比如广州的芳村茶叶市场,一个小店铺可能就是靠几亩茶叶撑起来,而要统一进行QS认证,要聘请品茶员才能经营;要有审评室、洗手间、更衣室,自己考个品茶员的证至少要花1000多元,加起来至少要十几万元的费用,这可能导致大批农户散户无法继续经营而倒闭。”因此,如何让这些茶农能分享QS的标准和要求,是个新的课题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