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本市向市民免费发放了5万支限量2克的小盐勺,6月底前全市将有500万户家庭用上限量盐勺。为什么市民做饭都要按照限量盐勺放盐,这么大规模的“管”着吃盐有必要吗?
盐是变化最小的食物,成分都是氯化钠
食盐是最古老的食物之一,盐既能提高食物的鲜味,又能解腻、除膻、去腥;食盐也是变化最小的食物,从古至今,食盐的成分都是氯化钠,其中钠离子扮演着核心角色。钠离子具有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稳定组织间液的渗透压,维持正常的肌肉、神经兴奋状态等独特的生理功能,是维护机体正常代谢、保护人体健康的重要物质。 人们离不开盐。一般人都不缺盐。只有当运动或劳动量过大、流汗过多时,才可能缺钠。
发达国家有很多人被盐送进坟墓
食盐又是把双刃剑。人体中的钠盐过多,会导致血液中钙的含量降低,从而引发骨质疏松;研究表明,食盐量高低对心脏病、糖尿病、肾脏病等有明显影响。盐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每吃1克盐,可以吸收200-300毫升水分。吃盐越多,体内潴留的水分就越多,血管的阻力越大,血压就越高,心、肾等内脏的负荷就越重,产生脑血管意外或心力衰竭的危险性就大幅度增加。高盐饮食的人群,高血压的发病率远远高于低盐饮食人群。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年均约7.7%,呈现北方高南方低的明显差异,这和盐分摄入量的高低有明显关系。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吃盐过多导致血压升高和波动;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在工业发达国家,很多人被盐送进坟墓。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日盐量不超过6克
鉴于吃盐过多对健康的不利影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健康人每日吃盐量不宜超过6克,其中包括通过各种途径如酱油、咸菜、味精等调味品摄入盐的量。糖尿病非高血压患者不超过5克;高血压患者不超过3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不超过2克。
我国人均每日食盐量为12-14克,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的200%-230%。北方一些地区,居民人均每日吃盐量高达18-25克。据调查,北京市居民每天食盐摄入量为13.4克,农村地区为16.5克。2005年北京市18岁及以上人群慢性病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结果显示,血压处于理想状态者仅为1/3。每天多吃2克盐,收缩压和舒张压就会分别增加2毫米汞柱和1.2毫米汞柱。
酱油榨菜黄酱是不起眼的高盐食物
做菜时所加的盐,只占一天摄取总钠量的五分之一。另外五分之一来自天然食物。人们还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吃进了许多不起眼的高盐食物:
100克腌芥菜头相当于19克食盐,100克酱萝卜相当于18克食盐,100克酱油相当于15克食盐,100克榨菜相当于11克食盐,100克黄酱相当于9克食盐,100克腌雪里蕻相当于8.5克食盐,100克香肠、火腿相当于4克食盐。由此可见,控制盐分摄入应“全方位”入手,单单减少菜中食盐的摄入是远远不够的。用高钾低钠盐代替常吃的食盐
盐勺虽小,对于控制盐的摄入、远离疾病具有重要作用。政府和医生提倡使用限量盐勺是从细节着手,引导人们从小处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聚焦于油、盐、糖等精细物质,算计着每日饮食中盐分的含量,改变北京人“口重”的饮食习惯,这种从一点一滴做起的作法,切实有利于公众健康。
目前,市面上有一种高钾低钠盐。其特点是盐的主要成分是钾离子而非钠离子。很多研究表明,钾离子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适量摄入富含钾的食物对控制血压有一定益处。将升高血压的钠盐变为平稳血压的钾盐是一种聪明的选择。
避免高钠盐的高招
不吃过多高盐食物,如酱油、榨菜、咸菜、黄酱等;利用蔬菜本身的风味来调味,例如将青椒、番茄、洋葱、香菇等,和味道清淡的食物一起烹煮,像是番茄炒蛋,可起到相互协调的功效;利用葱、姜、蒜等经油爆香后所产生的油香味,来增加食物的可口性,譬如葱油鸡等;在烹调时,利用白醋、柠檬、苹果、菠萝、柳丁汁等各种酸味调味汁,来添增食物的味道,如煎烤食物上挤点柠檬汁。醋有减少对盐需求的作用,因此,吃水饺时,酱油碟里只加白醋,同样美味。
图为专家教市民使用盐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