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大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及市城建局、农委、海洋渔业局、商业局、卫生局、质监局、食品药品监管局和工商局等八个有关成员单位做客“中国大连”政府门户网站,举行了大连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新闻发布会。这是我市首次就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通过网络举行新闻发布会。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办公室主任高桂红在发布会上首先作了新闻发布,她说:根据国务院提出的8大任务、20个工作目标,结合大连实际,我市增加了水产品、易造成群发性食品安全问题及监管难点整治这两项,提出了10大任务,即农产品、水产品、加工食品、流通食品、餐饮消费、易造成群发性食品安全问题及监管难点、药品、猪肉、进出口产品和关系人身健康安全的产品等10个方面的专项整治。我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全面启动以来,各地区、各单位结合实际,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专项整治行动扎实有效。
市质监局食品安全监管处副处长刘宁对我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进行了说明。他表示9月份以来,全市质监系统以确保食品安全、消费安全为重点,坚持打击与整治、扶优与治劣、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原则,强化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机制,全面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他介绍说,市质监部门加大监督抽查的频次和力度。针对重点产品,突出安全类指标,加大抽查的覆盖面、频次和比例,依法严肃处理。中秋节前夕,对地产月饼进行了监督抽查,产品抽样合格率为78.78%,并将结果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此外,还建立了名优企业联系制度。大力宣传和保护名牌产品、免检产品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坚决打击假冒名牌产品等违法行为。
谈到重点监控检查的食品情况,他介绍说质监部门开展了生产加工食品质量安全整治。
一是对婴幼儿配方乳粉、小麦粉、大米、酱油、醋、灭菌乳、巴氏杀菌乳、碳酸饮料、矿泉水、纯净水、方便面、饼干、冷冻饮品、白酒、葡萄酒和啤酒等16类食品分阶段进行监督抽查,对无生产许可证生产加工上述产品的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查处。
二是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以及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行为,加大对食品小企业小作坊的治理力度。联合镇、村、街及协管员对辖区内闲置的民房、厂房、废旧仓库进行清理排查,分别在瓦房店、旅顺、沙河口、甘井子辖区内查获海带、豆腐、白酒等黑窝点共12个,查处无生产许可证的酸菜、白酒生产加工点6个。
此外,对关系人身健康安全的家用电器、劳动防护用品、低压电器、建筑钢材、人造板、电线电缆、儿童玩具、汽车配件、扣件、燃气器具10类产品生产企业情况进行全面普查,建立健全工业品全过程监管链条和质量档案,指导、督促相关企业加入电子监管网,加大对无生产许可证和3C认证查处和整治力度。
最后,还开展了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组织开展了起重机械、锅炉、压力容器、气瓶、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围绕事故多发的冶金、化工、电力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设备,严格组织“四查”,即查生产源头、查使用管理、查检验把关、查监管覆盖。到年底,全市冶金场所使用起重机械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气瓶检验单位实行行政许可;大型游乐设施定期检验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