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三江口镇采访,看到农民群众小米辣卖了好价钱,有了好收入,镇领导也是兴奋不已,高兴得直乐。今年,三江口镇小米辣种植面积已达3000多亩,产量预计达300万斤,实现产值450多万元。目前,小米辣收购已接近尾声,小米辣远销兴义及云南、广西等周边地区,以该镇小米辣为原料制成的各种成品,远销乌鲁木齐、长沙、武汉、重庆、贵阳等地,并进入了家罗福、奥尔马两大著名超市。昔日仅靠小米辣解决油盐酱醋钱的这一传统种植,如今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的绿色产业路子,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
优质产品支撑传统种植
小米辣属茄科植物,以颗粒特小而得名,有黄、绿、红三种颜色,辣味特浓,最适宜提取辣椒素。三江口镇位于兴义、云南罗平、广西田林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畔,境内海拔底、气候炎热,土质松软,适合小米辣种植。三江口镇的小米辣主要是黄色,具有优质、高产、抗病虫害,口感香辣、辣味纯正等特点。种植小米辣,是由当地农户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选育出来的、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性状优良的品种,长期以来,三江口镇的小米辣就深受消费者喜爱。
三江口镇的小米辣以前都是零星种植,不成规模。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畅、信息落后,多年来制约了这一传统产业的发展。为推动这一产业发展,许多群众也曾作出过努力,以加工促种植,为使小米辣加工成成品,作为烹饪的调味品进入市场,该镇甘坝村花地坡组的李升忠、原恫利乡乡长王仕金都加工过小米辣,虽然取得了一些经济效益,但都由于是小作坊加工,形不成规模,对当地农民的种植结构的调整没有起到多大的指导作用。三江口镇的小米辣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主要就是由于其本身优良的品质,再加上每年都有云南等地的一些客商前来收购,无形中形成了一种种与销的“链条效应”。
订单种植迈出产业化步伐
传统种植如何做大做强,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三江口镇的领导班子作了很多思考,2004年,决定分阶段大规模发展。镇领导经多次考察,在去年初,与兴义市黄盛记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多次磋商后,最终达成了“订单农业”协议,以“公司+农户+基地”的形式,首期发展1200亩小米辣,该公司对产品全部实行每公斤1.2元的保护价收购。当年,全镇农户种植小米辣的积极性高涨,共新增小米辣种植面积近2000亩,在恫利、落陇、吊恫三个种植面积较多的村,签单农户达391户。协议签订后,三江口镇抽调技术干部进村入户,加强技术指导,确保小米辣出效益。当年秋季小米辣全面获得丰收,从七月初起种植户便开始交售。零散种植的小米辣在三江口集市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当年种小米辣的农民共增收120多万元,人均实现增收90元。许多农民尝到甜头后,纷纷向政府要求增加种植面积,一些没有种植的村都积极调整种植结构种植小米辣,至今年,全镇小米辣种植面积达到了3000多亩。由于今年收购时节云南和本州内的几家企业进入收购,使小米辣价格一涨再涨。
订单种植带动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使小米辣种植迈出了农业产业化的第一步,企业间的收购竞争再为小米辣产业的发展添了一把火。据介绍,三江口镇将在全镇大面积种植小米辣,使种植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以规模促效益。
绿色产业大有可为
小米辣种植基地的建设在三江口镇已渐具雏形,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农民种植积极性高。如何将这一绿色朝阳产业做大并持续、稳定发展,镇领导表示,将借助云南省一些地区种植小米辣的成功经验,争取得到农业部的绿色产品质量认证,从而扩大知名度,稳定产业的发展;另外,还将依托黄盛记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以该镇的小米辣为原料加工出来的产品进入家罗福、奥尔马等著名超市的影响,继续加大与该公司和有关企业的合作,推进招商引资,形成产、销一条龙的体系,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小米辣走出了三江口镇,闯入了外面的大市场。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镇领导满怀信心地说:“这一绿色产业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