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产业信息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卫祥云会长评2008CISFPEE:国际专业展览 大豆行业盛会(一)

      国内外业界瞩目的2008中国(上海)国际大豆食品加工技术及设备展览会将于2008年4月17日到19日在上海召开。在展览会即将开幕之际,引来行业内外相关人士对豆制品产业的广泛关注,近日,慧聪网食品工业就2007豆制品行业状况及2008年市场的发展趋势采访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卫祥云。

    记者:豆制品作为我国城乡居民的必需消费品,生产和市场一直备受老百姓及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大力发展我国豆制品产业是一举多得的,一方面对我国民经济特别是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另一方面,对弥补我国西部及农村贫困地区消费者蛋白质摄入量不足,改善东部及城市发达地区消费者动物性蛋白摄入过多、膳食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都大有益处。面对这种现状,作为行业协会的领导,请您对2007年我国豆制品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市场消费情况作一些介绍。

    卫祥云:2007年原料大豆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上涨,造成部分生产企业利润率有所下降,但总的来说,我国豆制品产量稳定增长,产品品种不断增多,产品质量逐步提高,豆制品产业工业化的速度加快,企业品牌意识得到加强,行业管理正在逐步走上正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不断扩大,品种持续增多,质量稳步提高

    由于豆制品的“健康”功能不断被人们认识,我国豆制品的消费逐步趋热。豆制品的产量不断增长,到2007年,以耗用大豆为基数,用于生产各类豆制品的大豆已经达到约400万吨/年。这个数字比计划经济时期的60万吨/年增长了5倍多。豆制品出口额达2800多万美元,比上年增加了27%。销售形式从原来只在农贸市场及菜市场迅速扩展到了大型超市、便利店和连锁专卖店,产品种类除了传统的豆腐、豆皮、豆干和各种花色豆制品之外,腐竹、鲜豆腐皮的产量也在迅速增长,有的还走出国门,出口到日本、东南亚和欧美。豆浆的生产也开始从早餐摊点自制走向工业化、包装化,并出现了一系列的调味豆浆、强化营养豆浆等新品种,消费量增长迅速。在一些地区,豆花、豆腐脑也以新的包装形态,走上了超市货架和食品柜台。休闲豆制品由于包装改进,货架期延长,成为全国销售的“新秀”品种。此外,适应农村需要的膨化豆制品也在一些地区形成了集中的生产和销售。我国地域广阔,许多地方都有生产豆制品的传统,随着产业的升级,豆制品的生产和市场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2.市场准入制度实施,城市豆制品市场得到整治,作坊式生产逐步规范

    2007年,我国对豆制品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QS),对豆制品生产企业提出了规范的要求,同时,各级政府从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需求出发,下大力气整顿豆制品生产和市场,加强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北京、上海和杭州等大城市已经对豆制品实行了冷链流通,正规企业的豆制品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50%和70%以上,进一步保证了食品安全。一些城市如南京、深圳、大连、唐山、本溪等,政府支持建立了豆制品生产基地,出现了许多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的豆制品生产企业,生产面貌得到改善。还有一些地方建立了豆制品生产园区,把分散的小型豆制品生产业主集中到园区,实行了统一管理,改变了原来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环境,生产出“放心豆制品”。这些都为推动我国豆制品的产品升级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3.规模企业数量增多,工业化速度加快,品牌意识增强

    近两年,一批规模化、品牌化企业迅速崛起。年投料3000吨大豆以上的企业已发展到50多家,比2006年增加30%,并逐渐形成了全国品牌和地方知名品牌相互争妍的局势。如:上海的“清美”在满足上海和南方市场的同时,在北京建厂扩大生产能力;杭州的“鸿光浪花”和“祖明”两个知名品牌形成国有与民营企业共同繁荣的格局;还有“张小宝”、“金菜地”、“汉康”、“旭洋”等品牌在满足当地市场的同时,在寻求外地办厂;河北的“豆豆”和北京的“白玉”、“香香”、“福润”,四川的“好巴食”、“香香嘴”及山东德州的“豆工坊”等品牌都成为受消费者欢迎的著名品牌。

    记者:2007年我国豆制品行业发展是有目共睹的,那么,您觉得还需要解决那些问题?

    卫祥云:由于我国豆制品产业正处于发展的阶段中,因此不可避免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有待于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去解决,以保证我国豆制品产业获得又好又快的发展。

    1.豆制品的生产集中度较低,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生产规模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豆制品生产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也影响了企业的素质和产品的质量。骨干企业的培育和品牌企业的树立仍然是豆制品产业需要继续突破的课题。

    2.豆制品小作坊大量存在,部分无证无照的黑加工作坊扰乱了豆制品市场。豆制品生产和市场的整治和监管任务仍然较重,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努力,找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打击和取缔黑加工作坊的同时,引导和规范豆制品小作坊走向清洁生产、安全生产的轨道。同时,对一些地区由于特色传统豆腐生产形成的县域和区域生产群保护和引导不力。

    3.豆制品食品安全的形势仍然严峻,违法使用劣质原料、超量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使用工业染料和吊白块等非食品原料的现象也有发生,产品质量存在隐患。

    4.近几年,豆制品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和机械设备水平虽然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日本等发达国家存在差距,特别是自动化水平和机电一体化水平较低,生产线的联结和设备的布局等还需要改进;工艺水平有待提高,产品包装有待改进;豆制品生产的技术队伍相对薄弱,对基础性研究的投入还远远不够。

    5.一部分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有待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待加强,营销模式有待完善。

    记者:当前食品安全在各级政府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豆制品作为食品工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您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促进豆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卫祥云:我认为豆制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一方面要靠一批企业自身修炼内功,抓住时机,做大做强,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行业的扶持和监管力度,同时也离不开行业协会的宣传、引导和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