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力扶植和培育规模化的豆制品品牌企业
豆制品是人民群众一年四季离不开的食品,需求量巨大。
这为豆制品从地产地销逐步转向全国销售,奠定了基础。 尤其是在大中城市,如果没有规模化的骨干豆制品企业,必然造成大量小企业和小作坊的滋生。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从资金、土地、审批等政策上对品牌企业的建设给予适当扶持,让健康、合格的豆制品企业占据市场主流,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豆制品市场的供应。
2.探讨合作经营,整合资源,规范和引导小企业、小作坊的改造
对于数量众多的小企业、小作坊,一概封杀也不是明智之举,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强规范管理,引导他们走上守法经营、清洁生产的道路,以补充市场的不足。现有一些地方对小作坊采取集中生产的方式,把分散和独立经营的一家一户组织起来,统一管理,分头生产,统一检测产品,统一品牌销售,这样,既能让这些小企业、小作坊从暗处走向明处,纳入管理范畴,消灭“盲区”,又能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灵活经营特点,规范地走进市场,变单纯查处为引导规范,变“堵”为“疏”。这种做法值得推广。不仅对一些具有特殊风味和地方特色的豆制品生产起到了扶持作用,也改变了豆制品的生产条件。
3.成立专门的豆制品研究培训机构,推动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面对目前豆制品行业小企业较多,正在成长的品牌企业还没有单独成立研究机构的实力,可以通过与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合作,成立豆制品加工技术研究和培训机构,对行业发展面临的共性技术进行研究攻关和培训服务;加强对技术研究机构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积极促进研究机构技术和工艺研发能力的提高,以帮助豆制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同时为企业输送工艺技术及管理人才,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供服务。
4.面向全行业推行豆制品包装化、冷链化
众所周知,豆制品是易腐食品,“裸”装豆制品加上没有冷链设施的条件下运输和销售,非常容易被二次污染。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豆制品产品包装化和运输销售冷链化将是发展的必然。当然,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各级政府的力量,用一定的时间,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5.建立和完善豆制品行业的标准体系
由于目前豆制品有关基础性标准和产品标准缺失,大部分品种没有产品标准,造成市场上豆制品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同时,许多新开发的豆制品由于缺少标准,也影响了产品的市场开拓,特别是随着出口产品不断增长,面对着广阔的国际市场,有关的标准需要尽快制定。建立和完善豆制品行业的标准体系,对规范和引导全国的豆制品企业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的轨道。提高豆制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记者:前面您对2007年豆制品行业的情况做了全面的介绍。您觉得2008年我国豆制品行业将有何发展趋势?
卫祥云:虽然原料大豆在2007年的持续上涨,造成2008年大豆产量和价格预期的不确定,但总体上,我国豆制品产业将进入一个持续繁荣和更加健康的发展阶段,主要的趋势和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中城市规模化豆制品企业将更多地出现,占领城市市场的主流。豆制品企业的品牌建设将有较快发展,已有部分品牌企业开始以异地建厂、合作建厂等方式实现品牌扩张,适应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这为豆制品从地产地销逐步转向全国销售,奠定了基础。
2.通过国家监管部门实行的市场准入制度和对生产加工小作坊企业的专项整治,加上各级协会对企业的引导,豆制品小作坊生产将进一步得到规范,黑加工作坊将在全国逐步遭到取缔,园区化生产的形式和小型豆制品生产企业将得到推广,豆制品产品质量将会进一步提高,花色品种也会不断增多。
3.经过两年的产品及数据分析,行业高度关注的《非发酵性豆制品及面筋卫生标准》将被修订后出台,新修订的卫生标准中微生物指标的设定将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以利于企业开发新产品和提高食品安全性。
4.2008年4月17日,国内外业界瞩目的2008中国(上海)国际大豆食品加工技术及设备展览会将在上海召开,全国乃至国际化的交流将推动我国豆制品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水平的进一步改善,传统行业的改造和提升将迎来一个新的高潮。
5.随着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对豆浆消费风潮的反向流入,我国对豆浆的消费量和消费档次将有较大的提高,各种形式的、具有一定保质期的包装豆浆的市场占有率将大大提高,口味品种也将从原来的单一原味增加到系列的调味品种;现代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对食品的需求开始向营养、安全、美味、方便等方向发展,一些口感好、保质期长、携带方便的休闲豆制品将有较快的发展。
6.随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豆制品工艺师》职业标准的出台,相关的培训教材也将编写完成,豆制品行业人才缺乏的状况将开始改变。
记者:今年既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做出的战略部署的第一年,又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更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又加上迎来北京奥运会。豆制品专业委员会主要工作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
卫祥云:我委将于2008年4月17-19日在上海光大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008中国(上海)国际大豆食品加工技术及设备展览会及中国豆制品企业自主创新高峰论坛。这是一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权威的专业展览会,也是中国最大、亚洲第一、国际知名的专业展览会,它也被业界称为是大豆行业的盛会。这是我们委员会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届时将有一系列关于行业和企业的活动推出。
记者:今年上海展览会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卫祥云:本次展览会对中国及亚洲豆制品行业发展意义深远。通过展览会可以使大多数企业的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促进行业信息交流;促进我国豆制品行业工艺技术及设备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企业的规范化生产;促进大豆加工产业链的发展和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记者:今年上海展览会与首届相比,最大的区别有哪些?呈现哪些亮点?您能透露有关信息吗?
卫祥云:与首届相比,2008展览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展会面积比首次增加了50%,达到了近5000平方米;二是展会地点放在上海,在北京和上海轮流办展是我们展览会的特色,这也是豆制品行业区域性强的特点所决定的;三是国外参展商比例增加,尤其是日本豆制品设备知名生产商,如21世纪、创荣、间濑、高井制作所、大生机械、兰德斯•沃克(LANDSWORK)、三十三产业、三木制作所、原田产业等都将在本次展览会上亮相,展出世界最先进的豆腐生产技术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