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产业信息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旺季不旺 糖价延续寻底之旅

    夏天原是食糖的“蜜月期”,但是今年的夏天对食糖价格来说并不甜蜜。

    由于近期国际糖价连续下跌,进口食糖对于国内市场的冲击越来越大,制糖行业普遍处于亏损状态。尽管处于食糖消费的旺季,下游饮料及含糖食品市场有一定回暖,但不少贸易商却反映,各地白糖销售状况一般,难以对糖价形成支撑。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市场供大于求、库存较高,后期甘蔗收购价格调整后,食糖价格重心或进一步下移。

    销售状况偏淡

    通常进入7月份,国内将迎来消费旺季。由于食品生产企业中秋节备货即将开始,而且国际食糖市场也有穆斯林斋月需求,从历史规律上来讲,在这一阶段糖价季节性反弹的概率较大。

    不过,近期国内与国际市场行情都没有表现出旺季特征。美国纽约期货交易所交易的原糖上周再次刷新了近3年来的最低价格,而郑州商品交易所的主力合约白糖1401更是创下了自2009年以来的新低。

    一德期货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晓威分析,2012/2013榨季是甘蔗增产的第二年,对于国内糖市而言,3月份到6月份是消费淡季,因此6月末是白糖本榨季库存最高的时候,再加上国际糖价不断走低的冲击,国内期货与现货价格均表现不佳。

    新金融记者从广西糖网了解到,7月11日北京、天津的食糖价格均为5650元/吨,而主产区方面,柳州的中间商报价5400元/吨至5420元/吨;南宁的中间商报价为5410元/吨;贵港的中间商报价5430元/吨;云南昆明中间商一级糖报价5230元/吨至5250元/吨;乌鲁木齐一级白砂糖中间商报价5390元/吨至5450元/吨。

    总体来看,主产区报价均持稳,各地成交一般。天津地区一位白糖贸易商刘女士介绍,近期白糖出货报价略有下调,降价幅度每吨在30元到50元之间,成交并不理想,甚至前来咨询的电话都较少。刘女士表示没有进一步进货的意愿,并且短期内不会改变。

    进口低价糖冲击市场

    目前国内糖厂基本都处于亏损的状态,而造成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就是低价进口糖。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员刘春芳表示,我国糖产量尚不能满足需求,供需缺口在200万吨左右,造成目前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原因是大量进口以及走私糖的涌入。

    由于全球食糖供应连续三年过剩,国际糖价偏低,内外价差始终较大,近期一直维持在1000元/吨左右,因此许多贸易商都选择从巴西、泰国、古巴等国家进口食糖。

    从数据来看,白糖进口量近几个榨季逐渐增长,2011/2012榨季进口量超过300万吨创下历史新高,截至6月份,2012/2013榨季进口量已经超过200万吨,根据历年7月至9月进口量计算,年内余下月份的进口量还将保持在100万吨以上,如果累计走私糖约100万吨的规模,那么本榨季白糖将供给过剩200万吨左右。

    数据显示,6月底全国食糖工业库存为262.84万吨,虽然这一数据同比有所减少,但国家储备白糖库存却在520万吨的历史高位。

    刘春芳向记者介绍,目前的工业库存足够7月至9月的市场消费,随着进口糖的增加,9月份以后国内工业库存依然会保持在200万吨以上。2012/2013榨季国内总共进行了3次收、1次抛储,目前白糖市场处于收储抛储的政策真空期。但是,如果后期糖价明显反弹,那么国储部门将择机抛售,在进口糖以及高库存的双重压力下,糖价难以重拾升势。

    糖厂成本线遇挫

    目前糖价现货与期货差距较大,现货价格每吨要高出期货400至500元,而且期货合约呈现近强远弱的格局。

    对此,刘春芳的解读是:“这种现象是糖厂力挺现货价格造成的。由于白糖主产区较为集中,绝大部分糖源主要控制在广西、云南、广东的大型制糖企业手中,这使得糖厂对糖价控制能力较强。虽然基本面利空、期货价格大幅下跌,但糖厂为了减少亏损,对现货销售价格下调意愿很低,现货挺价一定程度上对期货价格形成支撑,从而限制了期货价格的下跌空间,若非如此,期货价格可能会跌得更多。”

    不可忽视的是,糖厂挺价的重要基础就是成本支撑,而在制糖过程中,甘蔗成本占了70%左右,甘蔗的收购价影响着食糖价格的“底线”,因此每年甘蔗收购价格就成了市场关注的焦点。

    上周有消息称,发改委将与糖业协会携手重新制定甘蔗收购定价,一改之前划定最低保护价的做法,转而采用与糖价连动的方式制定甘蔗收购价。同时,国家将通过财政对蔗农直接进行补贴。这一消息引起了市场轩然大波,当日期货价格即强烈反应,主力合约大幅下跌并创出阶段新低。

    广西一家糖厂负责人陈先生向记者介绍,目前广西实行的是甘蔗收购价格与同期一级白砂糖含税销售价格统一联动的制度,采用二次结算的方法。具体来说,政府在榨季初期估计榨季白砂糖平均销售价格后,确定一个收购首付价,各制糖企业会根据此价格向蔗农收购甘蔗;榨季结束后,政府会计算确定实际年度白砂糖销售均价之后,再由糖厂与蔗农进行二次结算。

    倘若一级白砂糖平均含税销售价格超过政府确定的白砂糖均价,超过部分需要制糖企业按一定的比例向蔗农进行补偿;如果一级白砂糖平均含税销售价格低于政府价格,则蔗农无需向制糖企业退款。

    这种确定二次收购价格的模式能够保证糖价上涨时期,甘蔗种植户的积极性。但是,在糖的增产周期里,二次联动的意义就不大了,制定新的甘蔗收购定价方式就变得尤为必要。

    刘春芳认为,如果下一个榨季果真取消甘蔗最低收购价,并且从财政上直接对蔗农补贴,那么对于制糖企业来说,其收购成本也会下降,同时迫于市场“压力”,糖厂维持的价格重心也会下移,预计未来现货糖价将向5000元/吨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