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东南亚旅游的人,少不了要品尝到在当地十分普遍的食物——咖喱菜肴,对其特别的口感往往记忆犹新。然而,对咖喱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往往连当地人都一时难以说得清楚。
追根溯源,“咖喱”是音译,源于泰米尔文,意为“加入许多香料一起煮”。咖喱是以姜黄为主料,再加上多种辛辣芳香原料配制而成的复合调味料。实际上,最早制作和食用咖喱的是印度和斯里兰卡人。考古学家认为,由于印度气候终年闷热潮湿,不仅减弱了人的食欲,也令食物容易变坏及滋生对人有害的细菌。而当地人将一些香辛味较重的香料放入食物,既能更长久地保存食物,又可以增加食物的色香味,消除一些食物中令人不适的味道,从而有利于刺激人的唾液或胃液的分泌,令人胃口大增,可谓一举多得。还有传说,佛祖释迦牟尼是咖喱的首创者,后来,咖喱逐渐传到世界各地。特别是在东南亚地区,咖喱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菜肴。为了方便储存和运输,咖喱香料大多以粉末的干货形式在市场流通,入菜时再制成咖喱卤汁进行烹饪等。好的咖喱色泽鲜亮,口味润滑,味道香浓。咖喱的用途很广,肉类、海鲜、蔬菜均可调配,如鸡肉、牛肉、羊肉等通常浇入黄色咖喱,海鲜可以配用红色、黄色或青色咖喱,蔬菜则多用青色咖喱。适应各地人口味的不同,咖喱的内容也有了很多变化,加入的香料种类越来越多,最多时可用数十种香料混配,形成了许多成分不固定,口味有所不同的地方咖喱。以颜色来分,咖喱有红、青、黄、白之别,但大多以黄橙为主色调;以国家来分,有印度、斯里兰卡、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咖喱等,根据配料细节上的不同,其品种口味大约有二三十种之多。按通常说法,要真正品尝咖喱的滋味,一定要配着米饭入口,才够味过瘾。
目前,比较有名的咖喱种类及其特点是:
地道的印度咖喱以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黄姜粉和辣椒等香料调配而成,由于用料重,加上少以椰浆来减轻辣味,所以辣度强烈,香味浓烈。
泰国咖喱除了加入椰酱来减低辣味和增强香味之外,还要加入香茅、鱼露、月桂叶等香料。其中泰国红咖喱酱,颜色带红,味道也较辣。远近闻名的泰式青咖喱大虾,则配入了芫茜和青柠皮等材料,所以呈现特别的青绿色,吃起来十分鲜美。
马来西亚的咖喱都爱用椰浆去减低辛辣和提升香味,所以味道比较平和。加入的多种香料主要有罗望子、月桂叶,以及香芋等,令咖喱辣中带点清润。而以蕉叶垫底的“黄牌马来咖喱”是马来西亚许多餐厅的招牌菜,主要由鸡、牛腩、牛肉、羊肉、猪肉、什菜等烹制而成,充满地方风味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