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产业信息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餐饮“常用语”新识

  在酒楼就餐,一定会接触到“汁酱”、“开茶”、“小食”、“加一”等常用语。近年来,世事多变幻,餐饮怪事多,酒楼的传统语汇也变得多义和歧义。下面列举几例:

  先说汁酱。粤菜的调料(汁酱)都要跟菜上,如白切鸡跟姜茸,卤水拼跟浙醋,白灼虾跟酱油,刺身跟芥末。没有跟调料的菜肴,如果食客嫌不够味,就要向服务员索要。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中餐不可以像西餐一样,在餐桌上常设胡椒粉、酱油、辣椒油、盐等基本调味品?由于酱料不另收费,“索要”的酱料一般都是“大路货”,如椒圈酱油“掺水版”。

  注重品牌的酒楼,一般都会选择名牌优质的汁酱并长期使用,粤菜驰名的“清蒸鱼”除了鱼质外,关键在“酱油”。有些酒楼备受称道的鱼酱油,是用海鲜提取物及酱油香精等原料精工调制的。“大路货”有损品牌,上好货成本又不知如何算法,真难为了酒家。

  其次说开茶。按人头计茶位费是广东酒楼惯例。最近有消费者提出按位收茶费属不当收费,建议按实际开茶人数收费,此举难倒商家在于实在难以操作——你不开茶,但要喝水,水费是否要收?你开两位茶五位喝,并频频加茶叶是否属另类欺诈?酒楼要监控加茶叶次数岂不是繁琐管理?近年许多酒楼已变了新招,一般茶位每位2-3元,茶道(喝好茶)则每道5元至十数元不等。 
 
     一般茶数量不限,茶道茶论道计价,真是百花齐放,越放越不见花。

  再说小食。粤菜酒席的餐前小食也有六碟、八小碟,但非酒席就只得一碟花生,一碟荞头,但往往因分量太小而一人不够一口。粤菜小食的创新总的来说是滞后的。

  于是有了改革,首先是高档酒楼把几小碟的内容分拆,从而使餐前小吃小食多样化和走向高档,其次是自酿醋花生,醋蒜头,用“人面”石榴取代荞头、萝卜,使小食渐有新意。

  最后说说“加一”。关于酒楼是否应加收服务费,近年争议最大。因为顾客始终不明白在酒楼正常服务之外,还提供了何种额外服务需要加收服务费。香港许多酒楼“加一”的含义是因为不收茶位费、不收开瓶费、不收停车费。此等收费是否合理见仁见智,但有内容的“加一”总比无解释的好。广州高档酒楼收取服务费(许多是加15%),几经风雨沉浮已约定俗成,只是我至今不明白,高档酒楼的“档次”和服务价值,已体现在茶价、菜价、酒水价之中,加收的费用,是否该有个更好的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