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产业信息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解读涪陵榨菜企业原料现状

     一百多年前,涪陵人邱汉章以当地盛产的青菜头为原料发明了一种全新的腌菜,取名涪陵榨菜。鲜香脆嫩的榨菜成就了涪陵,为其赢得中国榨菜之乡的美誉。

  不过,由于长期屈居“原料”,青菜头的价格长期提不起劲来,一斤的价格还不到一元。近年来,涪陵人动起脑子,将青菜头当做蔬菜远销北方地区,身价也大大提升。这对于以涪陵榨菜为首的当地榨菜企业来说,却不是件好事。

  常年低价 青菜头“出走”他乡

  涪陵榨菜的原料俗称青菜头,植物学名称为茎瘤芥,80%以上种植面积和产量都集中在重庆和浙江。其中,重庆涪陵因位于北纬30度线左右,这里长期被浓浓大雾笼罩,大雾成为天然的“大棚”,为青菜头的生长提供了恒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涪陵的青菜头相比别的地区更加肥嫩,肉质也特别细密。以此制作的榨菜也是口感独特、远近闻名,当地人时常用“江边房子的墙都是用青菜头堆起来的”来感谢上天的恩赐。

  不过,成品榨菜的价格尚且低廉,何况身为原料的青菜头?不久前跑到当地的研究员对《金证券》介绍,“一斤的价格还不到一块钱,种植户的收入实在少得可怜。”

  从2007年开始,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种植户决定做鲜销,把冬天出产的青菜头当作蔬菜,卖到冬天缺乏本地蔬菜的北方地区。

  青菜头的种植时间与方法也随之改变。按照传统,青菜头属于一年一季的农作物,播种期一般在9月份,10月份移栽,12月份至次年1月份进入生长期,在次年的2月份收获。

  但为了抢在其他地方出产的青菜头前面上市,涪陵用于供应北方鲜菜市场的青菜头的播种时间提前到了8月中旬。这样一来,青菜头在11月底就能上市。与此同时,首次收获后的地里还能再次播种,来年的3、4月份还能再收获一次,种植也从一季变成了两季。

  青菜头两季种植后,外销的鲜菜逐年上扬。涪陵区榨菜办的公开信息显示,2009年当地青菜头种植面积、鲜菜头产量、外运鲜菜销量分别为58.7万亩、131.9万吨和32万吨,2012年这些数字分别为70.9万亩、127.6万吨和43万吨。该部门同时预计,2013年、2015年外运鲜菜销量的规划数字分别为45万吨、50万吨。

  价格悬殊 榨菜企业“压力山大”

  青菜头找到了另一出路,对于当地的榨菜企业来说并非幸事。

  根据涪陵区榨菜办提供的资料显示,2012年作为鲜菜外销的青菜头平均销售价格为1.1元每公斤,而用于榨菜加工的青菜头采购价格仅为0.48元每公斤。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青菜头作为鲜菜外销北方市场,当地政府全力支持,经常去北方几省召开推介会推销青菜头。

  调研的研究员不禁揣测,“青菜头鲜菜采购价格要远高于用作榨菜加工的采购价格,榨菜生产企业采购青菜头的价格毫无优势。未来用于加工榨菜的青菜头的采购价格可能会持续攀升,榨菜生产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压力很大。”

  但以上市公司涪陵榨菜来看,2012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25.23万元,同比增长61.39%。尤其是公司三季度单季毛利率达到47.8%,同比大增13.6个百分点,大大超出预期。

  券商人士普遍认为,优良的成绩单归于主要原材料青菜头及其腌制品价格下降,原料窖池储量增加。

  全面布局 收购价悄然上扬

  据了解,青菜头收获后容易腐烂,经过腌制之后才能长时间储存。《金证券》了解到,目前公司原料储备能力为9.5万吨,按照业内人士估算的30%榨菜产出率,能满足2.85万吨的榨菜产能。而公司董事长周斌全在一次投资者交流会上介绍,“今年初公司原有产能6.1万吨,随着华龙两条生产线计量包装自动化改造和4万吨榨菜食品生产线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公司产能将达到10万吨。”

  以此来看,公司原料储备能力很难跟上产能扩张的步伐,何况由于腌制青菜头的窖池极占空间,公司不会在青菜头收割时一次性足额采购新鲜青菜头,而是在生产过程中视生产需要向加工户采购青菜头粗加工产品。

  上海一研究员对《金证券》表示,“公司原料储备能力明年3月将达到11.5万吨,长期目标是达到25万吨,目前储备的低价原料可以使用到明年7月,暂时没有原料供应之虞。而且,公司近年产品价格调整已为常态,可以根据原料供求情况提价。”

  不过,前去调研的研究员仍存担心,“一旦当地青菜头外销规模做大、种植户逐利,当地榨菜企业多年经营的原料供应体系或有坍塌的危险。”

  《金证券》记者了解,董事长周斌全曾对外表示,“根据公司测算,原材料价格每上升1%将使公司利润下降2%左右,而榨菜销售市场又是一个竞争充分的市场,因此公司面临的成本压力是很大的。”

  据公司内部人士介绍,明年公司的青菜头基地保护价为600元/吨。相比今年的当地采购价格,收购价也有所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