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榨菜:传统行业的现代化制造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榨菜历史博物馆,据接待我们的涪陵榨菜讲解员介绍,榨菜的主要原料是一种叫做青菜头的植物。清朝末年,青菜头被人们加工利用形成商品后,其加工浪潮陆续发展到丰都、重庆江北、巴县、江津、忠县、万县等地,涪陵榨菜畅销全国,并播及海外。20世纪中期引入浙江,至70年代末遍及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种植。但如果要做正宗的涪陵榨菜,必须要用重庆乌江、长江两岸一带所种植的才最有味道。榨菜从种植到成品,要经历收割、脱水、腌制、修剪看筋、切丝、除盐、拌料、包装、杀菌、装箱等十余个环节。目前,公司在腌制之前仍然是依靠收购当地农户的青菜头为主,而从腌制工序开始就进入公司的生产流程。一般来说,公司在春节前后开始收购,然后腌制最快六个月后才可以制成榨菜成品。据介绍,公司自上市以来每年均产销两旺,收入节节上升,带动了涪陵周边青菜头种植加工及附属产业的兴盛,同时带领库区百万农民增收致富。
参观完博物馆以后,我们沿着走廊,隔着玻璃门观看生产车间里面榨菜的生产流程。据介绍,涪陵榨菜集团的工人人均工资已经达到了月人均2000-3000元水平,这对于工厂而言也是不小的成本。正如前次在太极集团(600129)参观时提到,当地企业已经普遍引进了自动化生产线来应对人工成本增加的问题。诺大一个榨菜生产车间,我们也只是见到不到10个工人,而生产线上一个个腌制好的青菜头在机械的作用下跳跃着往前翻滚,然后被切丝或块或片,脱盐拌料,再经过充氮包装或真空包装,巴式灭菌后变成成品出厂。
“我以前觉得榨菜车间一定是很脏的,不过这次来看完全改变了我的印象。看来食品消费行业也不一定全是高风险嘛!”某个团友在参观后表示。
大家带着兴奋,继续走向了下一个目标:榨菜产品陈列室。一进陈列室,一股熟悉的榨菜香味就扑鼻而来。讲解员为我们如数家珍地一一举出了涪陵榨菜所生产的几十种产品,包括销售到不同地方的榨菜需要区分不同的辣度和甜度都有讲究。另外,因为榨菜不属于生活必需品(对此小记表示反对!),因此价格也没有受到政府管制,公司完全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和成本上涨幅度进行适当的价格调整,当然,大家最为感兴趣的还是传说中价值不菲的“沉香榨菜”。大家看着精美的礼盒啧啧称奇,拿起又放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说实话,小记当时真的很想偷偷地带一包沉香榨菜回广州的!
到此,我们的走进上市公司重庆行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