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县南宾镇:巧做小咸菜 带来好效益
“别人都说我的面容看上去只有60岁,其实我今年已满70岁,这可能是经常劳动的结果吧。”老岑告诉笔者,她与69岁的丈夫刘成刚(系退休干部)有四个子女,子女们已结婚分家立业了,都在浙江务工,平时还要照顾五个孙孙的生活起居。她做咸菜销售已有25年,小小咸菜给她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赢得了好口碑。
偶感风寒引发兴趣
“我做咸菜是一次偶然机会促成的。”岑维兰说,1987年4月,她患了重感冒,头重脚轻,四肢无力,没有胃口,于是进城买了点别人做的胡豆瓣下饭,增进食欲,没想到卖相很好的胡豆瓣只有咸味,一点不香,自己感到上了当。爱动脑筋的老岑开始琢磨起如何做好吃的豆瓣,经过几番努力,于1988年,自己加工出三个品种的豆瓣,拿到市场去卖,很受欢迎,从而激发了她制作咸菜的兴趣,之后逐步推出碎碎菜、罐罐菜、面海椒、大头菜、萝卜干、豆食等种类繁多的咸菜。
瞄准市场巧做咸菜
2011年以来,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岑维兰发现不少县城市民吃腻了大鱼大肉,喜欢吃绿色环保的时令咸菜,加上老伴已退休。为此,她专心致志地做起了咸菜,在原先老配方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良,制作的小咸菜如锦上添花,味道更好,口感更强,令人赞不绝口,一上市就供不应求。
老岑决心大干了,农家到处都是黄豆、萝卜、青菜,皆是加工小咸菜上好的原料,她肯吃苦、重质量、讲信誉,道道工序严格把关,一丝一毫也不含糊,小咸菜的质量那真是“顶呱呱”。她加工的小咸菜有10多个品种,种种都有好味道,一入口脆生生,甜滋滋,香喷喷,吃过一次一回味,诱人生津。老岑的销售术也令人叫绝,每逢赶场,她10多种小咸菜摆上摊位,任由顾客挑选,所有咸菜都是一个价格,那个生意火啊,简直成为农贸市场上的一道风景。货真价实风味独特的小咸菜不仅叫响当地一方,而且浙江、深圳等外地的一些餐馆还打电话来订货。
“维兰做咸菜的纯收入,一年比我这个副处级退休干部的待遇多1.07万元。”丈夫刘成刚笑着说,2011年至今,老岑平均每月上街出售咸菜15天,一次纯赚300元,每年能纯挣5.4万元,现在家里的农活主要是老刘做。
质量至上放心食用
“我们这个行业必须保证质量,顾客才能放心食用,否则就是自己砸牌子。”岑维兰说,她做的咸菜之所以质量好、受青睐,制作时不能掺假。所进的原料必须新鲜,决不用霉烂的腐烂的;拌咸菜的佐料:白酒是50度以上的散装高度食用白酒,盐是经过国家检测的食用盐,干辣椒用的是每斤10元以上优质品,在购买时,发现有白斑的就不要,将干辣椒购回打成粉末后,用不完的用食品袋密封好,放入冰箱,保证其色泽与口感不变;从不用食品添加剂和色素。
临近结束,老岑还透露了她的“野心”,想办一家小型咸菜加工厂,让她的手艺传承下去,把事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