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脂油料进口量却连年猛增。最近5年,食用油自给率仅38%,并且还有下降的趋势。在此大背景下,米糠油、玉米油、茶油等多种油脂品种正成为油脂发展的新方向,并逐渐成为实现我国油脂多元化、提高油脂自给率的重要力量。
“原来我们吃的都是转基因大豆油,这东西到底好不好啊?”消费者小张看到油壶上的“原料:转基因大豆”,一脸疑惑。
2012年,我国进口大豆5838万吨,大豆对外依存度高达八成以上,而在进口的大豆中,转基因大豆又占了很大一部分。如此情形之下,吃到转基因大豆油也属正常。
作为南方居民的传统食用油,菜籽油产量虽然不高,但一直以来基本上能够自给自足。但如今,形势有所变化。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我国进口油菜籽177.3万吨,同比增长14.9%。
数据的背后是我国油脂自给率逐年下降的事实。目前我国油脂自给率已从本世纪初的60%下降到2011年的38%。如今两年过去了,这个数据并没有多大幅度的提高。
小油种角色愈重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食用油消费量2765万吨,但国产油料仅1091.8万吨,其余均为进口油脂油料。
由于我国当前的油料主要从油菜籽、大豆、花生等草本油料中获取,造成了对于这些油料作物的过分依赖。早在几年前,国家就已经提出要大力发展茶油、核桃油等木本油料作物,这为提高自给率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茶油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湖南金浩茶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翔浩多方奔走,希望有更多消费者接受茶油。“更重要的是,发展油茶产业能够化解草本油料作物与粮食作物争地的矛盾。”据了解,今年是金浩茶油成立20周年,公司营销总监赵轶婷告诉记者,今年准备举办“我是歌手”演唱会,通过演唱会的形式进一步推广茶油品牌。
7月初,米糠油新国标出台,此举表明米糠油作为中国食用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走上舞台,并逐步进入消费者的视野。而7月中旬,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会长王瑞元表示,要推动棉籽油发展,并强调,“符合国家标准的棉籽油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其实无论是进口转基因大豆或油菜籽,还是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以及挖掘新的油脂品种,都是为了满足我国居民的消费需要。”业内人士表示,提高我国食用油自给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目前,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棕榈油是我国食用油市场上需求量较大的油脂品种。“在我们市场上大豆油品牌最多,调和油也都是大豆油与其他油脂调和而成。而花生油受节日影响较大,菜籽油在北方市场消费量较小。”北京玉泉路锦绣大地粮油批发市场信息部主任刘敬亮介绍说。
而米糠油、茶油、橄榄油、棉籽油、玉米胚芽油等小众油脂品种,经过这么多年的宣传和引导,虽然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但目前还只能作为油脂体系的补充,要成为主角,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业界看好远期发展湖南省粮食行业协会会长左恩南表示,针对我国食用油自给率较低的现状,一方面可以引导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增加其他食用油品种的消费。此外,要减少油脂的过度消费。居民人均油脂摄入量减少一半,食用油自给率就能大幅度上升。
在2012年举办的国际油脂油料市场高级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国强[微博]表示,未来10年,我国食用油需求仍然保持刚性增长趋势,依靠耕地来弥补油料巨大产需缺口不太现实。
据了解,目前发展势头较好的是茶油、玉米油等油脂品种,米糠油、棉籽油等油则碍于压榨技术瓶颈、营养标准模糊等因素,发展缓慢。
在左恩南看来,玉米胚芽油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玉米产量达2.08亿吨,为玉米油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基础。以玉米油为主体产业的山东西王集团有限公司在A股成功上市,金龙鱼、福临门也开始布局玉米油加工,纷纷建立自有玉米油品牌。
至于茶油,这些年饱受争议。今年初,国家粮食局提出大力发展木本油料,湖南、江西等多省在资金和政策方面推动油茶产业发展,茶油发展“春光无限”。部分食品领域的企业也纷纷涉足茶油,知名的调味品巨头加加食品(17.82, 0.00, 0.00%)大股东宣布将投入3亿~5亿元,开发10万亩以上的高产油茶林基地,很显然,加加食品已经把茶油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要一环。
不过碍于原产地的集中以及茶籽原料的稀少,再加上茶油一直被视为高端食用油,价格上远远高于普通食用油,乏人问津。
“茶油确实是一种好油,原产地也在中国,不用担心原料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因此前景非常广阔。”湖南省农业大学教授周建平表示,但原料和价格上的劣势让茶油一直表现平平。
“茶油行业仍处于发展的初期,两年内行业会发生重大洗牌,5年后才能进入成熟发展期。”左恩南预测。
“米糠油新国标的出台也将给它一个清晰的定位。”左恩南表示。与玉米油相似,米糠油的原料来源于稻谷,我国稻谷的产量仅次于玉米,2012年产量超2亿吨,为发展稻米油提供了稳固的原料基础。
“要想实现油脂自给率的提高,提高油脂产量是第一位的,而米糠油和玉米油来源于粮食作物,原料丰富,因此,发展潜力巨大。”业内人士表示。
米糠油、玉米油、茶油等多种油脂品种正成为油脂发展的新方向,并逐渐成为实现我国油脂多元化、提高油脂自给率的重要力量。
“其实拓展多种油脂品种来提高食用油自给率不单单是为了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更为重要的是保护国内油脂产业发展。”湖南某菜籽油加工企业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