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想买一瓶醋,却发现醋还有各种不同的品种,得买好几瓶才能满足需要。”昨日,家庭主妇魏女士告诉记者,如今调料的种类越来越多,让人选择时颇难决定。昨日,记者在武汉数家超市调查时发现,选择调味品时还真要花点时间去研究研究。
记者在武商、中百仓储等超市内看到,现在售卖的醋,已依据功能分成了烹调醋、凉拌醋、饺子醋、寿司醋、糙米醋乃至姜蒜醋等,而且每种类别都有三到五个品牌的同类产品在竞争,价格从六七元一瓶到数十元一瓶不等。一名婆婆告诉记者,以前买醋,只有陈醋、白醋、米醋可选。
不仅是醋,包括酱油、料酒、糖等调料也呈现这一趋势。比如,酱油除了生抽和老抽外,还有儿童专用、红烧、凉拌、补铁、补钙、草菇老抽等各个品类;料酒则有五香、姜葱、黄酒料酒等;糖则有砂糖、蔗糖、绵糖、黑糖、姜糖以及木糖醇糖等。“每次买调料,我都要仔细想想全家人的喜好以及我烧菜的风格,每种都要买至少两个品种,所以灶台上越堆越多。”魏女士感叹道。
这些调料品的细分,既让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不过也给消费者增加了选择难度。
为什么调料品的功能会越分越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以前,大桶装调味品受欢迎,可以一瓶多用,但现在,人们生活变得越来越精致,对口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商家就细分了调味品的“主攻方向”,如蒸鱼酱油,就很适合用来清蒸鱼。另外,厂家也通过这种方式,引导消费,不少消费者即便是买酱油也要买两三种,这样大大提高了销量。
对这些“术有专攻”的调料品,年轻人接受程度很高,不过一些老年人则喜欢买普通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