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产业信息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恒顺:不能承受镇江醋业之重?

  “镇江将建成全球最大的酿造醋生产基地!”近日,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办公室主任连夕仙告诉记者。

  据了解,恒顺醋业股份与新加坡JHS控股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合资组建江苏恒顺调味品食品有限公司,新加坡JHS控股有限公司出资方是新加坡第一家食品厂和新加坡超级集团,公司将在镇江丹徒新区投资1亿美元,实施香醋及其衍生产品的扩能改造,其中投资7500万美元新建20万吨香醋扩建项目,该项目于今年10月份正式开工。届时,镇江将建成全球最大的酿造醋生产基地。

  然而,镇江醋业标杆企业,百年恒顺并没有能够保持在主业上的定力,正在走上多元化发展的路途。

  恒顺政府造

  据介绍,香醋产业是镇江“十一五”致力发展的十大集群产业之一。为做大做强镇江香醋产业,镇江市委、市政府一直试图通过集聚国际资本,推动龙头企业发展。

  恒顺醋业股份与新加坡JHS控股的联姻,政府的强力推动功不可没。据知情人士介绍,去年以来,市领导多次会见新加坡知名企业高管,到新加坡进行考察访问,最终促成与新加坡第一家食品厂和新加坡超级集团实现了合资合作。今年7月7日,恒顺与新加坡第一家食品厂、新加坡超级集团的合资合作项目正式签约,恒顺醋业控股51%。

  新加坡第一家食品厂是世界知名的食品生产企业,位居新加坡最具竞争力五十强企业的首位,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庞大的营销网络;新加坡超级集团是新加坡的上市公司,该公司有70多种产品畅销世界38个国家及地区,并在中国、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越南等6个国家设有10多个生产企业,是新加坡食品界的佼佼者。与新加坡的联手无疑给了镇江醋业更大的发展空间。

  据恒顺集团有关人士介绍,此次合作项目恒顺集团持有恒顺商标和知识产权,项目将在丹徒新区投资1亿美元,2007年底前投产运营。项目建成后,恒顺香醋国内市场占有率将从现有的3%提升至10%,销售收入达到10亿元,实现利税1亿元以上,其中实现利润达7000万元。在此基础上,实施二期扩产改造,力争在“十一五”期末使香醋产量扩产到50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

  其实,恒顺实施做大做强的动作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2001年2月6日,恒顺醋业4000万A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成为中国同行业首家上市公司。2002年,在政府推动下,恒顺与镇江第二大制醋企业——恒丰公司实现强强联合,重组了镇江的另一家老牌企业——恒大醋厂,使镇江醋业市场基本实现统一。此后,恒顺还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在山西、重庆云阳、安徽、苏北等地设立了近十家调味品企业,架设起恒顺扩张全国市场、整合全国醋业的桥梁,推行其“销地产”市场策略。

  据了解,合资公司还将收购恒顺醋业在山西、重庆等地投资的企业,统一品牌、统一市场、统一研发、统一营销。

  对于合资,恒顺集团有关人士如此评价:与新加坡的联手,无疑给了镇江醋业更大的发展空间,恒顺是一家国有企业,国企体制对企业发展已经形成一些障碍,拓展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可以引进学习国外先进的管理、经营机制。

  “公地悲剧”困扰百年产业

  恒顺集团是镇江香醋产业的教父级企业,恒顺的前身——朱恒顺糟坊始建于1840年,1933年改名为镇江恒顺酱醋厂,1955年公私合营,1966年改为国有企业,是我国著名的“老字号”企业。1990年代初,上百年来手工制醋的历史被恒顺改写成“管道化、机械化、自动化、流水线”的制醋方式,实现年产万吨的香醋生产自动化。在镇江香醋百年发展历程中,镇江香醋的名气在恒顺香醋的扩张中取得了广泛知名度,并且赢得中国四大醋系(镇江香醋、山西老陈醋、浙江米醋和四川保宁醋)地位,在外界看来,恒顺香醋几乎就是镇江香醋的代名词。
  
  在恒顺诞生的清道光年间,镇江城里城外还开设了好几家酱园,稍有名气的有洋丰、天祥、森和裕等。目前,在有“醋城”之称的镇江,大大小小制醋企业有60余家,除恒顺外,生产能力达5000吨以上的四五家,5000吨以下的小企业或是家庭作坊更是处于动态增长中,而这些企业无一例外都打着镇江香醋的旗号,甚至一些外地企业都打起了“镇江香醋”的主意。9月5日,在上海青浦区漕宝路食品批发市场,上海市质监部门对该市一处假冒镇江醋销售点进行了查处,当场查获假冒镇江醋230多箱,吴江某个小企业竟贴上“镇江香醋”的招牌。

  不过,让恒顺以及镇江企业尴尬的是,外地商家打着“镇江香醋”的旗号侵权时,他们却无法诉讼,因为“镇江香醋”这个牌子并不归镇江任何一家企业所有,于是在诉讼时,就没有民事侵害主体。

  “镇江香醋”招牌是恒顺人打出去的,却碍于《商标法》“规定”——地名不得申注而未能申请到“镇江香醋”的商标。1994年,有关“规定”网开一面——可以行业协会名义申注集体商标。这一“利好”消息让众多小醋厂跃跃欲试,但对于恒顺,这无疑是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果实。于是在争吵中,申注集体商标的事搁置下来。在此后10年间,国内知名大牌企业参与仿冒,造假之风进一步升级,更有人企图在海外抢注镇江香醋商标。2004年11月25日,镇江醋业协会成立,目前,该协会正在申请“镇江香醋”的集体商标,国家商标总局已正式受理。但恒顺多年来积累的品牌价值,与众多企业分享已经不可避免。

  通过标准制订,将众多小企业隔离在门槛之外遏制恶性竞争,一直是恒顺的目标。2001年底,镇江香醋便加入了原产地保护行列,并于2005年成为我国原产地标志产品保护对象之一。按照镇江香醋的国家强制性标准规定,只有达到《镇江香醋》(GB18625-2002)标准,采用糯米为原料,利用固态分层发酵工艺等条件制造出来的醋,才能被冠以“镇江香醋”称号,任何镇江以外的地域生产的香醋都不能使用“镇江香醋”的名称。而且,即使是镇江当地企业,也只有国家认可和公示的企业,才能在产品上标注“镇江香醋”。

  但恒顺的努力,在政府对本地企业的保护下,成效甚微。尽管恒顺与镇江第二大制醋企业——恒丰公司联合,并重组了恒大醋厂,但由于制醋行业的门槛较低,目前镇江仍有60多家制醋企业存在。

  小企业拼价格,我们讲质量

  对此恒顺表现得有心无力。有关人士介绍,恒顺人不可能整合所有的制醋企业,“小企业拼的是价格,而我们讲求的是质量,我们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整合镇江所有的制醋企业。一是因为本身制醋行业门槛低,我们不可能实现完全收购,另一方面,收购那些小作坊并不能为我们带来经济效益,同时还会对我们的企业管理带来困难。”

  恒顺多元化:机遇还是陷阱?

  事实上,背负着沉重使命的恒顺已经对香醋产业萌生倦意。如果仔细分析恒顺集团的产业构成,就不难发现,恒顺集团在镇江香醋的努力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专心。

  据了解,恒顺集团拥有江苏恒顺醋业股份有限公司外、还拥有镇江恒顺商场、镇江恒顺宾馆等多家子公司,总资产达32亿元。近年来,恒顺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介入光电子产业、生物制药业和汽车销售行业,2003年更追加巨资介入房地产。但多元化的发展之路到底是恒顺的发展机遇还是陷阱,现在尚且不得而知。

  1998年初,为了“做强百年品牌”,时任恒顺厂长兼党委书记的叶有伟制定了“多元化、规模化、股份化、跨地区”发展战略。2000年,恒顺在外地的首家企业——江苏恒顺集团沭阳调味品有限公司正式在苏北的宿迁成立,恒顺开始跨地区发展。

  但恒顺发展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调味品业,作为恒顺的支柱产业,已经成为镇江的城市名片,在新形势下做大做强,涉及到地方政府的政绩,作为国有企业有必要为政府分忧;而另外一个层面,调味品产业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微利产业仅靠自身积累发展,其结果必然被淘汰出局。

  在承担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的双重压力下,恒顺在寻找中间的平衡点,开始出击房地产业、光电子业、制药产业等全新领域。

  据恒顺2005年年度报告显示,2005年调味品业务实现销售约3.18亿元,LED光电产品实现销售收入7733万元,房地产业务实现销售收入约2.5亿元。可见,房地产已构成恒顺第二大业务收入,紧追调味品。

  虽然恒顺董事长兼总经理叶有伟曾说过,“恒顺不能舍本求缘,其他领域的发展也是为了主业的更好的发展。”但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房地产业就有如此大的效益,对企业来说不能不算是一个很大的诱惑。有关人士认为,镇江房地产的价格普遍低于周边城市,房价下跌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房地产业在国家宏观调控后,势必面临重新洗牌,恒顺介入房地产业的前途不容乐观。

  另外,分析恒顺主要经营业务或管理活动,调味品系列产品、光电、房地产、日用百货、建筑材料、食品机械产品、技术咨询、服务,经营企业和成员企业自产产品及相关技术的出口业务,以及原辅材料、机械设备、仪器仪表、零配件的进口业务等,这些过于庞杂而分散的业务也将为企业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不过,可供恒顺借鉴的是,味精、酱油等调味类已先行开始实施品牌传播,并已初见成效,如海天、莲花、太太乐等品牌几乎已成为对应产品类别的代名词。而恒顺经过多年的纵横捭阖、收购兼并后,蓦然回首也将会发现,恒顺已经不再是今天的恒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