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佳隆调味品股份公司总经理林长春在新闻发布会上的致辞
近年来,调味品行业风起云涌,市场的需求也正发生重大变化。目前,我国调味品市场正向着以鸡精、鸡粉为代表的风味性调味品阶段迈进,面临着空前的发展机遇,也正接受市场规范的巨大挑战。
总体来讲,鸡粉行业的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大、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不多。
二是品牌数量多,但全国性大品牌不多,相对而言,品牌的区域性色彩比较浓,同时具备品牌推广意识的企业还不多。
三是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价格悬殊很大,市场竞争比较无序。
四是产品卫生状况相差比较大,一些大厂家严格制定企业标准并切实执行;但一些小厂家则把门槛设得比较低,并且限于设备等问题,难以保障产品的卫生指标完全合格。
五是生产与消费都表现出明显的地区性差别,生产主要集中在华南、西南和华东地区,消费则主要集中在华南、华中、东北地区。
尽管鸡粉市场正处于蓬勃的发展期,但一些不规范的市场竞争行为正严重影响着行业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卫生状况不达标被曝光的企业不少,影响了消费者对鸡粉行业的信心。鸡粉作为一个正处于成长期的调味品来讲,如果因为卫生不达标等屡被曝光,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基础,进而使整个行业走向低迷,那么受到打击的将是所有鸡粉企业。
二是价格竞争无序。目前市场上鸡粉产品的价格悬殊很大,从每公斤5元到40多元不等,差距将近十倍以上,处于低端水平的价格拼杀使不少企业为抢夺市场份额而不得不缩减利润空间,进而发展成降低产品质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样做虽然会出现短期繁荣的发展景象,但长期看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进而对整个行业造成伤害。
三是产品“名实不符”。部分企业产品主要是用淀粉或糊精、食盐、香精、色素等调配生产出来的,开盖时散发刺鼻的香味,但并不具备鸡粉所特有的肉香味,“鲜味”源自味精而不是真正的鲜鸡,表面香浓浓的假象带有很大的欺骗性。
四是外包装相似度高。小企业“傍大牌”现象比较严重,比如多有“选用上等肥鸡炼制”等字样,而且多配以“大肥鸡”的插图,并在外观上用“鸡”元素进行包装,一定程度上给消费者使了障眼法。
上述这些不规范的市场竞争行为,事实上为鸡粉行业的发展埋下了令人担忧的“定时炸弹”,如果不尽快消除这些不良现象,不尽快营建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而最终发展到令消费者“谈鸡色变”,那么失去的将是鸡粉行业的立足之本,失去的将是鸡粉企业辛苦多年所打下的市场。
当然,市场的规范需要多方努力,期待已久而出台的鸡粉行业标准,也是一种规范企业市场行为非常有效的方式。在这次新出台的标准中,对备受关注的含氮量等指标作出了清晰的界定,对产品的理化指标与卫生指标也作出了明确规定。
从以前没有规则,到今天拥有标准,缺少的不再是法则的衡定而是企业的执行。而这一切,说到底要依靠企业的高度自律,依靠企业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永远把产品品质放在第一位。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对产品质量负责,对消费者负责,也就是对自己负责。
展望鸡粉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不可不说是潜力巨大。目前全球调味品市场中,复合调味料占市场份额的 80%以上,我国只占到20%,其中以鸡粉和鸡精尤为突出,其发展空间可见一斑。
鸡粉行业的发展,占尽“天时”与地利,就等“人和”,需要同行们的共同努力,一起创造规范和健康的市场发展环境!
以上拙见,愿与大家共同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