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产业信息 > 荣誉会长专题 > 文章内容

卫祥云:拥抱大消费 乘风向未来

拥抱大消费 乘风向未来

 

——中国调味品协会荣誉会长、上市公司专业委员会首席研究员卫祥云

2025年中国调味品协会上市公司专业委员会年会上的发言

 


毛泽东主席有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我认为:只调查不研究,也没有发言权。只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才可谨慎发言。发言也是一家之言。

我发言的题目,叫“拥抱大消费 乘风向未来”。拥抱大消费的中心意思就是:调味品上市企业要在饭店餐饮、家庭厨房、食品加工和烹饪调味四个领域谋求发展。乘风向未来的中心意思就是调味品企业要乘资本市场的东风,全面开拓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我讲三方面的情况,供大家讨论。

一、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分析:

据统计,20家上市公司2024年度营业收入为1069.84亿元,同比增长1.23%,净利润为154.55亿元,同比下降4.18%。除部分龙头企业实现收入、利润双增长外,大多数企业处在恢复性增长阶段。即生产原辅料产品又生产终端产品的企业增长快于只生产终端产品的企业。如莲花控股、梅花生物和安琪酵母。(见附表1

附表1:

 

今年一季度,20家上市公司营业收入为279.17亿元,净利润为89.91亿元。营收和利润增长和下降的基本上各占一半,延续了恢复性增长态势。(见附表2

附表2

 

二、目前中国调味品上市公司的现状及特点

1、调味品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门类众多,且已成为食品行业上市公司的重要力量。产品涉及酱油、食醋、酱腌菜、味精、复合调味料和食品配料等。

2、调味品行业中的头部企业已基本上市。如酱油产业中的海天味业、中炬高新和千禾味业;酱腌菜产业中的涪陵榨菜、朱老六等;味精行业中的梅花生物、莲花控股、阜丰集团、星湖科技等;复合调味料和食品配料中的安琪酵母、安记食品和日辰股份等;酱类食品产业中的仲景食品等;食盐产业中的雪天盐业、苏盐井神和江盐集团等。

3、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不仅为调味品上市企业提供了资金来源,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上市公司的规范化发展和规模效益的提高,极大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立足中国、走向世界的底气。

据中国证监会主席今年三月七日的讲话:20249月以来,各类长期资金所持A股流通市值从14.6万亿元增长到17.8万亿元,增加了3.2万亿元,增幅达到22.00%。”调味品上市公司显然属于受益者。

又据57日国家有关部门公布的资本市场组合拳政策、释放流动性一万亿元的新闻,可见政策暖风频吹之意。

4、关于海天味业的示范效应。我谈两点:一是上市背景;二是正确认识。

第一,关于香港上市背景分析:香港上市并非新奇事件。之前已有阜丰集团、老恒和和海底捞(调味品生产企业)捷足先登。

现在中国人的厨房里,海天已成为酱油品牌的代名词。这家拥有300年历史底蕴的调味品头部企业在A股市场创下超过2000亿市值的业绩后,正在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平台——香港交易所。今年430日已在中国证监会备案。

我的看法是:当传统酿造工艺遇上国际化资本浪潮,海天味业的赴港上市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融资行为,更折射出中国传统消费品企业从国民品牌向世界品牌跨越的战略雄心。据海天味业20241211日公告称:“为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公司拟发行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

关于海天上市背景分析,我引用两个人的文章和言论请大家讨论。

据《东方财富》网202412月报道,中国调味品协会会长白燕在署名文章中表示:“在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和内需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出海已成为业界共识,被视为企业扩大市场和提高盈利的关键策略。”

又据海天味业总裁管江华在今年47日公司召开的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上回应《每日经济新闻》关于出海计划的相关问题表示:“公司一直以来立足中国、着眼全球,未来海外业务将选择消费基础良好、调味品需求旺盛的市场适度侧重开展,在品牌扩大、产品选择、经销渠道等方面,结合各个国家、地区的实际情况有序推进。”

以上观点和看法,可以视为行业和企业对海天味业香港上市的客观陈述和概括。供大家研讨。

第二,正确认识。为什么要正确认识?是因为存在错误认识,有些评论失之偏颇。如:“海天味业国际市场占比小,海外上市是为了争取被龟甲万、李锦记和老干妈等企业占领市场”等。

  我认为,这种论调属于不确切的分析和研判。海天香港上市有两点可以充分肯定:一是直接融资百亿以上,可以明显提高驾驭国际资本市场的能力。二是目前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优质品牌集中度的提高是大势所趋。抛开增量不论,存量调整的空间不小。很多品牌退出的市场需要填补。中国大陆过去县县都有酱油厂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现在别说地级市,有很多省份都找不出一家像样的酱油厂了。目前,这种调整还在进行并将延续下去。这是从市场的角度提供的研判和分析。而从产品本身的角度考虑,也有一些老品牌在不断地丢弃市场。今年春节前后,我一直在家里做饭并研究烹饪技艺,有的酱油别说是让我掏钱买,甚至实在难以忍受其存在的“缺陷”,吃不完干脆倒掉。所以,从消费者的角度看,等于给海天留下了机会和空间。

当然,我并不排除海天味业拓展海外市场。但国际市场容量和增量都十分有限,影响也小。而国内市场存量调整的空间和机会大得多。我想海天味业的程雪董事长是做销售出身的,对这方面考量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他们不会舍本逐末、舍近求远、舍国内求国外。因为国内市场存量整合的空间比国际市场大得多。广东阳江阳西产业园是存量调整和产业转移的典型案例,厨邦、味事达、致美斋都属于产业转移企业。

三、个人投资心得分享(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