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产业信息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涪陵李承洪——做精榨菜产业 带领乡亲致富

    重庆市涪陵区洪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承洪在2013年第八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评选活动中,被评选为优秀农村青年人代表“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5月4日,笔者在涪陵区南坨洪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现场采访了董事长李承洪。李承洪说,尽精微,致广大,创涪陵榨菜新锐领袖品牌,风脱水榨菜是洪丽食品的核心技术。洪丽食品的目标是投资5亿元、建10万吨的榨菜集团、让数万菜农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据悉,涪陵南坨是涪陵榨菜的主产区之一,南坨有榨菜菜农3万余人,榨菜原材料—青菜头6万吨,洪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需求3万吨青菜头,占南坨的一半,带动南坨3万榨菜菜农每户增收400余元,带动当地就业200余人,2012年到2013年4月,平均年工资在2万元以上。是涪陵大型榨菜企业之一,是乌江、辣妹子、“餐餐想”几大涪陵榨菜品牌之一。洪丽食品有涪陵最大的万吨榨菜原料库,2013年的榨菜产值比2012年增长30%,拥有60多个产品种、一万余吨榨菜产量,高于解放前1940年涪陵最高年产量1.1万吨。

  40岁的李承洪青年人,从绿色的田野走来,他是农民的儿子,带着有机的色彩;他从广袤的蔬菜地上走来,一路摸爬滚打;他从一个做“盐菜块”的农民走来,成长为规模企业的董事长;他从一个处处受父母照料、处处需要乡亲们关心的毛头小伙走来,成为一个“爱心单位”的领头人、一个带着乡亲们一起走上致富路的带头人。--- 他就是重庆市涪陵区洪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承洪。

  1973年6月,李承洪出生在中国榨菜之乡----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治平村。古老的巴渝榨菜文化熏陶,让他迅速茁壮成长。于1998年10月开始从事榨菜食品加工,2004年组建洪丽食品公司,2008年组建重庆市涪陵区洪丽鲜榨菜专业合作社,到目前拥有200多名公司员工。企业2007年至2012年一直被评为“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本人于2007年被评为“涪陵区十佳返乡创业明星”。2007年2月被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中共重庆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重庆市人事局授予“重庆市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称号;2007年度被涪陵区委、区政府评为“二00六年‘十佳’十星级农户标兵”;同年被涪陵区中小企业发展指导局评为“全区中小企业系统安全先进个人”;2011年5月被重庆市委组织部、共青团重庆市委评为“重庆青年五四红旗手”; 2010年8月被涪陵区青年商会任命为“首届重庆市涪陵区青年商会副会长”;2011年重庆市第二届“十佳”返乡创业明星。

  饮水思源,奉献爱心是他人生的行为准则。他常说的一句话:“自己富了不算富,只有乡亲们都富了才算得上真正的致富”。他经常对企业领导班子讲:企业壮大后就应该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努力促进共同富裕。

    练就本领增强实力

  1990年高中毕业的李承洪,在父亲的带领之下开始从事榨菜的半成品加工,每年要加工半成品100来吨和近5000坛坛装榨菜。看着外面的老板到本地来收购,心想何不自己既加工又直接出去销售呢。从1998年开始他便把自己加工的榨菜运到武汉去卖,不卖不知道一卖吓一跳,原来销售环节的利润比加工环节的利润要高出许多,就这样实行加工销售一条龙做了两年。在这两年间又发现榨菜小包装在外面的市场更大、利润更可观,于是又萌发了搞榨菜精加工的念头,2003年与他人合伙创办了凤娃子食品公司,实现了当年建厂当年见效的初衷。在自己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他于2004年新办了重庆市涪陵区洪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是洪丽食品发展最困难的一年,资金、人员、技术三大难题困扰企业,债务高达200万元,在涪陵政府支持下,再次投资800万元创建洪丽食品工业园万吨生产线。2008年12月筹资组建了重庆市涪陵区洪丽鲜榨菜专业合作社。

  目前,公司占地16675㎡,建筑面积17859㎡,资产总额2517万元,企业现有职工147人,其中初级职称(含技工)38人,中级职称人员15人,高级职称人员5人;年生产能力为10000吨。合作社占地面积47亩,建有库容能力10000吨的榨菜原料集中腌制池,配套建设了污水处理站。

  企业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8年9月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餐餐想”系列产品被认定为绿色食品,“餐餐想”方便榨菜在2009年9月第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评为“金奖”产品;“餐餐想”商标于2009年11月被重庆市工商局认定为“重庆市着名商标”;2010年5月公司在红碑村的榨菜基地和所生产的青菜头榨菜,首家通过了涪陵榨菜有机产品认证;2012年1月获得“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强”;2012年7月,洪丽鲜榨菜股份合作社被评为“全国供销合作系统先进集体”。

  发展基地富裕菜农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产销量的持续增长,企业对榨菜原料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李承洪就想到了带动乡亲们多种榨菜,不断断富的路子。公司从2004年起分别在南沱镇的治平村、关东村、连丰村,土地坡乡的和平村、团结村、胜利村,焦石镇的瓦窑村等地建立榨菜原料基地6个,农户1500余户,由公司和当地村民委员会及其农户签订保护低价购销协议,由公司提供优质榨菜种子和技术指导,保证最低价格收购基地所有种植榨菜。现基地种植榨菜3500亩,年可产榨菜1500万斤左右;辐射带动种植榨菜2000亩,产榨菜800万斤。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生产格局和“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实现了榨菜的组织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让菜农对种菜安心、卖菜放心。

  每年要收购当地榨菜24000吨作原料,其中鲜销青菜头6000吨,半成品16000吨。公司的对榨菜原料的需求,带动农户种植收入为人平增收300—400元,人平纯收入增加35—45元,直接为基地农户创收180万元,

  近三年在他的倡导和区政府的领导下,成功地进行了榨菜鲜销。探索出了一条榨菜产销新模式,实现了菜农、企业和社会“三赢”。同时也有效地缓解了榨菜企业对环境带来的压力。

   解决就业支持移民

  企业做大后,他道选想到的是父老乡亲们想从农民到当工人的梦想,在当地招收了147名农民进厂工作,其中移民占32%,2011年的人均年工资 18865  元,人均工资年增长率10.25%。为农民增收致富,为库区移民“搬得出、安得稳、逐步能致富”做了一定的贡献。

  关爱残疾奉献爱心

  残疾人比一般人更需要社会的关爱,公司于2004年向社会招聘残疾人22人;2005年3月份在涪陵区劳动局、涪陵区民政局举办的残疾人招聘会上招收2名残疾人,在工资待遇上保证与健康职工同工同酬,保证职工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从2007年1月份起为全体残疾职工进行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五种社会保险,为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提供了切实的保障。由于在社会福利事业方面贡献突出,2005年度被涪陵区民政局评为“2005年度先进福利企业”。

  参与公益回报社会

  2006年初公司全资硬化了涪丰公路至公司后面的村道公路1公里,投资总额为8万余元,切实改善了关东村委办公室和邻近农民的出行环境和交通环境,为当地农民的增收致富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006年夏季遭受100年一遇的旱灾,旱灾无情人有情,特大旱灾牵动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心,也紧紧牵动着洪丽人的心。灾情重于泰山,抗旱刻不容缓,洪丽食品公司法人代表李承洪果断决策,不惜人力,财力,物力全力支持抗旱。李承洪表示“当地村民不论远近,只要愿意到厂里取水,我们必须大力支持,宁可停产也要让他们有生活用水”。在公司门口候水的村民激动得热泪盈眶。除此之外还主动向南沱政府捐赠价值1万多元抗旱救灾物资。

  2006年9月,再一次向政府捐款1万元支持家乡文体事业发展,丰富村民文化娱乐活动,受到政府和村民们的好评。2006年度企业被涪陵区南沱镇党委政府授予“全民健身活动先进企业”。

  2009年向体育运动委员会捐款8万元,2010年向贫困大学生捐赠5万元,2011年定向扶持贫困大学生2人,捐款2万元。2012年定向扶持贫困大学生以及其他捐款8.8万元。

  在现场劳动工作,家住南坨关东村3社的职工杨维胜告诉笔者说,我在洪丽工作了4年,工资在2700——3000元,最低1500元只有一个月,3月份我就领了3400元。两口子在厂里上,收入4-5万元,比外面打工强多了。

  在洪丽食品万吨原料库园区里,笔者还看到李承洪,正在查看从浙江引进来的“玉手指”葡萄苗。据悉,洪丽食品专业合作社有20亩葡萄苗、5亩火龙果、2000亩的豇豆、黄花、黄瓜等蔬菜,每户增收200-300元、有榨菜菜农2万余亩

  近年来,为全面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各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涪陵区各级团组织紧扣党政工作大局和农村青年实际需求,注重与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合作,扎实推进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全面开展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突出抓好青年致富带头人培养工作。2012年度,共开展4期农村致富带头人和返乡创业青年培训,协调重庆商业银行等5家金融机构为521名专业户提供贷款信用额度6000余万元,李承洪就是涪陵青年致富带头人典型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