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产业信息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源源醋业百尺竿头再攀高

     醋,虽然是日常生活中普通的调味品,它却成了阳城县芹池镇原庄村人的“摇钱树”。成立10年来,源源醋业有限公司由小变大,逐渐发展成为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生产的“阳之源”系列产品被评为“山西省名牌产品”“山西著名商标”,深受消费者青睐。就在他们迎来10周年大庆之即,以生产高端酱油、酱菜、酱、料酒等多种调味产品为主的二期工程破土动工,“源源醋业”又迈上一个发展的新阶段。

    5月24日,雨后初霁,记者在这里看到,生产厂区一派繁忙景象,流水线上,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装载车将一件件老陈醋装入厢式货车,走向全国各地,与厂区相邻的二期工程正拔地而起,载着原村人的梦想再次起航。

    一

    2003年7月,先富起来的原建忠投资2250万元,建厂房、购设备,“源源醋业”诞生了。

    要把企业办得有活力有朝气,必须有一支爱学习、钻技术、求上进的领导团队。“只要不是文盲,就拿起书本,争做技术大拿。”董事长原建忠激励大家。

    于是,公司把年轻好学的人送到省食品工业研究所学习,到省内外著名酿醋厂家学习,时间长达一年之久。同时,邀请业内专家到公司培训员工。可别小瞧这些干惯农活的人,他们从田间走进工厂后,学习欲望激发出来了。30多岁的张丽芳,学完质量检验,再学企业管理,由于她的勤奋,后来获得食品行业高级检验员的职称。她说:“以为这辈子只会当农民,哪想到获得什么职称呀。”她把所学技能用在实践中,通过感观就能准确地判断出老陈醋的色泽、香气、滋味等是否达标,大家称她“火眼金睛”。不仅如此,她还动员大家:“我们虽是农民,但要像职业人员那样,刻苦学习,为企业发展出力。”

    “源源醋业”学技术的氛围越来越浓,“能人”越出越多,大学生、技术员达到十四五个,成为创新路上的主力,他们用智慧和勤劳先后发明了最新纯粮酿造技术和太阳能晒醋新工艺,同时,推出调味系列的饺子醋、姜汁醋、辣椒醋和养生系列枣醋、枸杞醋、蜂蜜醋等多种新产品,为“源源醋业”做强做大打下了坚实基础。现在,“源源醋业”已成国内知名品牌,公司也成山西省科技含量最高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省市品牌企业。

    二

    过去,“源源醋业”由于产品单一,包装简陋,缺少特色,市场主要集中在省内运城、临汾、长治等周边地区,一年产量也就1万吨、收入2000万元。这是由于品牌影响力小,市场没打开。

    面对这样的局面,原建忠告诫营销人员:“产品再好,也是不会说话的哑巴。你要替它说话,把它‘嫁’出去,‘嫁’出去了,效益就来了。如果公司三年内不能开始盈利,就意味着关门。你们不会希望这样吧?”

    这话激发着每个营销人员,他们迅速转变角色,由外行变内行,全力推销产品。孟雷社一开始并不懂得营销技巧,销售业绩平平。后来,他善于钻研,注重研究客户心理,在每次跑市场之前他先写出方案或策划书,很快成为一个销售高手。现在,一年的销售额就达1000万元,占公司销售总额的1/6。

    同时,公司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投入资金为销售铺路,先后发展市、县级经销商230多家,湖南、贵州、广东、黑龙江等省市,都有“源源醋业”的市场,就连驰名全国的海天集团也选择了“源源醋业”作为他们常年大宗货品供应商。 2009年底,“源源醋业”销售额达到6000万元。

    “市场变大了,说明‘源源醋业’成长起来了,变得有魅力了。”原建忠不无自豪地说。

    三

    “二期工程已经开工一个月,预计年底建成投产,将生产高端酱油、保健醋、饮用醋等,改变单一经营现状,实现多元发展。”原建忠欣喜地说。

    在山西,一个单一生产醋的企业,效益达到6000万元没几家,但依靠多元经营,经济效益超过6000万元的企业有好多家。企业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如果满足现状、故步自封或夜郎自大,早晚会被市场淘汰,一定要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壮大自己。他们决定再拼一把。

    原建忠透露了建设二期工程的关键原因。在老陈醋酿池旁,浓浓的醋香直扑鼻孔。“俗话说,酒是陈酿的香,醋也是陈酿的香。”原建忠告诉记者,有的醋已发酵3年,时间越长,醋精度数越高,其绵、酸、香、甜味更佳。这正是公司开发保健醋、饮用醋的先天之本。

    两年前,这家公司就着手规划二期工程,并认真借鉴省内外同类企业的发展模式,又引进了先进的酱油生产线和罐装线。据原建忠介绍,二期工程占地30亩、投资4000万元,生产高端酱油、料酒、饮用醋等,投入生产后,年产值将突破亿元大关,上缴利税近2000万元,员工达到160多个。

    源源醋业又迎来新的挑战。下一个10年,她定是一个各种产品异彩纷呈、齐头并进的喜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