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产业信息 > 行业动态 > 文章内容

加加食品:“押宝”中高端市场

    “目前加加最需要做的就是提升销量和利润。”广州名道营销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资深调味品业营销专家陈小龙表示。记者了解到,今年四季度,加加瞄准中高端市场的“年产20万吨优质酱油‘将投产。只不过,中高端产品渠道相对海天、李锦记仍很薄弱的加加能否借着此项目”翻盘“仍存在诸多挑战。

    两大主营品类毛利率分化

    2008年-2011年,加加的营业收入分别是11.13亿、12亿、13.75亿、16.83亿,2012年下滑至16.57亿。而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同比去年也仅增加了4.39%。加加2012年上市前快速增长的道路似乎被突然打断了。

    对于增长业绩的放缓加加在给南都记者的回应中称:“今年整体增速放慢与植物油销售下降密切相关,而调味品业务增长幅度不够大与酱油产能不足有关。”

    不过在陈小龙看来,加加近一两年业绩增长的放缓,与其精力分散有关。“推茶籽油应对湖南市场的金浩,推挂面应对克明面业[-0.20% 资金 研报],上市后加加扩张的步伐显得有点急躁。”

    目前加加的产品线涉及酱油、食用植物油类、味精、食醋、鸡精调味料等。酱油和食用植物油两大最大的业务营收分别为4.29亿和2.96亿元,共占其营收的86.15%。不过这两大类别的业绩就出现了分化。

    酱油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了8.73%至4.29亿元,但毛利率仅同比增加0.4%,而食用植物油类营收则下跌了4.5%,至仅2.95亿元,毛利率下跌了1.26%。

    “目前加加的酱油市场处于剧烈的整合当中。”陈小龙表示。记者了解到,从去年至今,加加先后发力推出面条鲜、原酿造和原浆等多个新品。“加加在新品种的推广上投入大量资源,而同时引致其销量占比最大的老产品老抽因资源投入不足,销量出现了一定的下滑。”陈小龙认为,这是导致其酱油毛利增长缓慢的原因。

    对于调味品毛利率的上升,记者了解到加加背后已在悄然调整产品结构。加加食品董事会办公室一位内部人士表示,淘汰部分低附加值的老抽产品,转向淡酱油产品是公司未来提升毛利率的重点。

    押宝中高端的危与机

    面对上市之后业绩的压力,一位行业人士表示,现在对加加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升销量的利润。

    事实上,早在2012年上市之时,加加已经为此而筹谋。随着该项目投产,加加在酱油上的产能将能翻一番。而按照本周加加食品在互动易平台上回答投资者的提问时的说法:新产能计划是中高端产品,理论上设想各占一半,但实际需要基于市场发展去调整比例。普通酱油品种可以在四季度出货,高端产品要到一季度。

    “加加向中高端产品发力对的。”陈小龙认为。“高附加值的产品给了企业更大的利润空间,现在无论是大型还是中小型品牌都往高端方向发力。”知名调味品企业欣和企业一位内部人士表示,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者消费选择的成熟,高端市场的消费潜力已被释放出来。“去年欣和销售额的增幅很不错,今年上半年的增长更要高于去年同期。”该人士透露,欣和在长三角的布局已经相当成熟,六月鲜这款产品已经多年占据上海市单品第一的位置。“现在欣和正在进行全国化的扩张。”

    “加加以前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思路,着力开拓营销成本相对较低的二三线市场以做大市场。”上述内部人士坦诚,正因如此造成加加在高端产品的布局上起步要晚于海天、李锦记等同行。

    据其半年报,其在加深挖潜和开拓“新市场”,以K A事业部为工作先锋,积极推进“一线城市”、“一线渠道”进驻效率,以“原酿造”、“面条鲜”为主的中高端产品已经成功进驻到北京、广州和深圳等地的K A卖场及重要品牌连锁超市。“加加已经树立和构建渠道、推出淡酱油新品种、加强市场宣传等。酱油新品种主要设想扩大中高档生抽系列产品。”加加向南都记者表示。

    不过陈小龙也指出,中高端产品要进入一线市场的K A渠道,其庞大的推广费用等可能短期拖累加加的利润增长。而对于其新品种淡酱油,陈小龙就表示:“调味品是消费习惯很强的一个品类,概念淡酱油源自日本,目前靠加加一家推国内消费者并未熟悉这个概念。如果加加把把重点放在推广生抽和面条鲜上面,或者通过王中王醋发力市场,可能会有更好的结局。”

    而加加在互动上向投资者坦承:新产能建成后对销售提出了新课题,无论是释放量能、时间进度还是品种结构,都会给公司业绩形成影响,所以未来三年是考验公司市场发力效果的时期,公司已有系列部署,但现在要预测实际结果有难度。

[数据]

    目前加加的产品线涉及酱油、食用植物油类、味精、食醋、鸡精调味料等。酱油和食用植物油两大最大的业务营收分别为4.29亿和2.96亿元,共占其营收的8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