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南明区云关乡云关村朝钢路上,经常可以看见装载老干妈公司原材料和制成品的大货车来回行驶。
“物流繁忙的背后,是‘老干妈’积极发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地方产业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不懈努力。”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谢银邦说。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老干妈’。”一句市场流行语,形象地描述出老干妈公司及其产品在全球的影响力。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老干妈公司日均生产油辣椒200万瓶,实现年销售收入37.2亿元,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3.2万余人就业,帮助辣椒种植核心基地200万农户增收。一个辣椒加工业的“航母”战斗群,正在加快发展的航程中劈波斩浪。
行业龙头带动配套企业发展
一年卖出37.2亿元产品,需要消耗多少原材料?
谢银邦说,公司一天要用200多万只玻璃瓶、近9万只纸箱,一年要用掉2.6万多吨干辣椒、12万多吨菜油、2.5万多吨大豆。
贵阳金康包装有限公司是老干妈公司的供货商。来到公司厂房,生产纸板的机器声轰鸣不停,工人们在生产线上来回穿梭,一派忙碌的景象。
“九米六的长车,几乎每天都要拉5车纸箱到老干妈公司,去年共送了1600多万只纸箱,约占总销量的三分之一。”金康公司总经理方小林说,这是与老干妈公司合作13年来取得的成绩。
2001年,金康公司刚刚成立,寻找客户是头等大事。而当时的老干妈公司,产值就已突破两亿元。
“一定要争取老干妈公司成为我们的客户!”金康公司的高管们意见统一。经过多番接洽,帮助设计、改良纸箱,价格比其他作坊式工厂优惠,再加上过硬的纸板质量,“老干妈”最终成为金康公司在贵阳的第一个大客户。
之后,双方的合作一切顺利。随着老干妈公司的壮大,金康公司的业绩也是一路飙升。
去年,金康公司总销售额达1.7亿余元,是2001年的近9倍,直接吸纳就业近400人,上缴税金约300万元。
“当装有‘老干妈’油辣椒的金康纸箱被送往全国和世界各地,我们也深感自豪。”方小林说,与老干妈公司合作之后,更容易挖掘到优质客户,现在海信、奇强、统一、娃哈哈及雪花等知名企业都是公司的重要合作伙伴。
谢银邦说,目前,老干妈公司共与玻璃、瓶盖、纸箱等17家配套企业合作,相关原辅材料供应商与国内外销售代理商达245个,铁路、公路物流运输企业8家。
去年,老干妈公司的原材料采购进一步向贵州、贵阳地区倾斜,在省内实现交易额11.65亿元,其中贵阳7.51亿元。
“老干妈公司打造辣椒加工业‘航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既是一种市场需求,也是在主动肩负作为龙头企业的责任。”谢银邦说。
“老干妈模式”促城乡一体化
一年生产37.2亿元产品,需要多少工人?
答案是4000多人。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娱在内,都或多或少地与老干妈公司所在地——南明区云关乡云关村扯上关系。
现在,走进云关村,会给人一种置身城市的错觉——约15米宽的朝钢路上,装满“老干妈”原材料或制成品的卡车进进出出,78路公交车将云关村与油榨街、市南路等连成一条线;除“老干妈”厂房外,“龙大哥”辣子鸡、云关冷链市场、学校、宾馆等如同繁星般散落在道路两边。
“云关村能有现在的发展,全靠老干妈公司的带动。”现年46岁的云关村村民张琴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村里没有老干妈公司,只有二三十户农家,朝钢路窄得只有3米,看不见高大楼房,坐不到公交车,逛不了超市。那时,除了她家开了一间不到十平米的小店售卖生活用品外,其他村民要么外出打工,要么靠人均四分地种些蔬菜,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要想发家致富可谓难上加难。
时间来到1996年,老干妈公司成立,云关村开始逐渐有了变化。随着老干妈公司规模的扩大,招聘的员工越来越多,外地客商也纷至沓来,餐饮、住宿、医疗等服务行业越来越兴盛。
张琴瞅准商机,用老干妈公司建设厂房获得的征地拆迁补偿款,把小店升级成几百平米的超市,生意一直不错。精明的张琴还把多余的两间门面出租给他人经营餐馆和药店。“全部加起来,一年10万元的纯收入没一点问题。”张琴说,她这样的家庭收入在云关村已比较常见。
如今,和张琴一样,云关村很多农民都告别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有的成了老干妈公司的工人,有的当上了小老板,几乎家家户户都购置了小汽车。
“通过近20年的实践,老干妈公司缔造的食品加工大产业,推动了乡村基础设施改善,继而在周边汇聚起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催生出其他服务性产业,使乡村变美、农民变富,形成‘产城互动’格局,缩小城乡差距,在我省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中形成了独特的‘老干妈模式’。”云关乡分管经济工作的副乡长贺卫东说。
建成创新驱动的“百年企业”
老干妈公司的梦想是什么?
“建成百年企业就是我们的梦想!”谢银邦说,这是老干妈公司董事长陶华碧及4000多名员工的共同愿望。
在谢银邦看来,老干妈公司只有紧紧依靠创新、不断创新、深入创新,才能获得持续发展。
“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及企业文化创新等,都是老干妈公司的创新重点。”谢银邦说,例如,在工艺创新方面,正在着手技改,项目成功后,生产效率可提高10%至15%;在产品创新方面,准备研究开盖即食的“餐桌食品”,即只需拼凑几个“老干妈”产品,加热一下,就能快速做出几盘品种各异、营养均衡的速食菜。
在对新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培训时,谢银邦会不厌其烦地讲一粒玉米的故事。他说,一粒玉米,保管不妥、发霉变质,失去价值;用作爆米花,被人消费,体现价值;用作种子播下,结出更多果实,创造价值。老干妈公司希望通过讲这样的故事让员工明白,自己既不要做违反公司规定的事,也不能仅仅只做应当做的事,还要千方百计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做那一粒成为种子的“玉米”,自己也能收获更多。
“老干妈公司的产品之所以深受消费者信赖,跟‘诚信’、‘务实’、‘感恩’的企业文化是分不开的。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文化,才能在创建百年企业的征程中迈出更坚实有力的步伐。”谢银邦说。
在谢银邦看来,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做大做强,企业才能带领员工去创造更多价值,带动上下游产业取得更大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推进。
如今,从省到乡,各级党委、政府正一如既往地支持老干妈公司发展,将其周边环境改造纳入龙洞堡食品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以老干妈公司为龙头的食品工业集群;数以万计的辣椒种植农户,正按照老干妈公司给出的订单准备新一年的辣椒种植;老干妈公司的配套和销售企业(队伍),也在制定年度计划任务。
逐梦路上,“老干妈”并不孤单。